張佳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實在是國庫也艱難,各處皆要用錢,各處皆緊,無法挪出賑災錢來。
朝廷已經在努力想辦法,可還是無法立時解決災民的生計問題,奸商漲糧價,百姓中又有人挑撥,便發生數起搶糧案,甚至越來越蔓延,幾乎成患。
朝中有大臣建議,官府暫時視而不見,待今年各地收成之後,災情過去,民情安定,再捉拿帶頭鬧事者論罪處置。
康熙聽到此策,並未立即表態,反而教人透話出去,說既然朝廷暫時無力,他便有意贊成,任由江浙百姓搶糧求生。
太子……自然是坐不住的,他無法眼睜睜看着尋常百姓受世道所逼成爲罪民,因而便重新走出了毓慶宮。
康熙得知的那一刻,嘴角上揚,得意非常。
而後,太子隨康熙共同發出一則《告江、浙百姓書》,其中歷陳康熙如何爲江浙百姓憂心,如何殫精竭慮;太子又是拖着怎樣的病體出毓慶宮,只爲儘快想出辦法,爲江、浙各地百姓謀到生路。
萬望百姓們莫要行差踏錯,毀了一生,還累及後代。
某種程度上的現實便是,在江南百姓的心中,太子的威望要高於康熙,此書一經下發,確實使得爲數不少的百姓稍稍冷靜。
此時更重要的,還是要緩解災情對百姓們的危害,康熙和太子,並皇子大臣們連夜探討,最終還是決定,啓用當年太子在山西賑濟百姓的法子,以朝廷的名義向未受災之地的世家大族和富商借錢、糧、藥材等所有應急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