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至此,已成藝術 (第2/9頁)
阿姆斯特朗迫擊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作爲民間婚喪嫁娶中用到最多的樂器,嗩吶一響,就意味着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幾個時刻之一。
然而實際上,嗩吶這一樂器並不是源自於華夏本土,而是來自遙遠的波斯,阿拉伯國家。
它沿着古老的絲綢之路,穿越千山萬水,最終傳入了我國境內。
在那個時代,樂人的社會地位極爲低微,所謂的舞蹈和音樂只不過是供給那些達官顯貴在閒暇時光裏消遣娛樂的工具罷了。這些伶人們被視爲下等人。
與此同時,古代讀書人所倡導的“君子六藝”之中確實包含了“樂”這一項,但這裏的“樂”僅僅指代着古琴這一樂器。
而且,這種“樂”更多地是被用來修身養性、陶冶個人情操,並不會像其他表演形式那樣公開演出給大衆觀賞。
民間更不用說了,勞苦大衆哪有時間欣賞高雅的樂曲。
直至這批樂器進入我國,民樂纔開始發展。
細看直到如今在婚喪嫁娶,戲曲相聲中用到最多的是二胡,嗩吶,而不是古箏,琴就能瞭解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