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約笑了笑,只說老祖宗過獎,隨意給敷衍過去了。
關於她的字,確實有童子功,打四歲起就開始拿筆,每日飯可以不喫,字不能不練。她父親的丹青書法是一絕,逢到要過年,來討字兒的人很多,甚至紫禁城各大宮門上的對子,都是她父親寫的。自己託生在這家裏,父母的薰陶讓她受益匪淺,她父親雖是文人,但有錚錚的鐵骨,自己的性格和他很像,就是認死理兒。這個脾氣怎麼說呢,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逢着盛世是清流,但要逢着亂世,寧折不彎,最後大抵只能玉石俱焚。
其實想到這裏,她心裏總有些疑問,如果太子果真像慕容存說的那樣無道,她父親還會義無反顧地輔佐他嗎?父親不是個愚忠的人啊,難道預見百姓會水深火熱,仍舊擁立太子,而痛罵晉王?
手裏的銀匙慢慢在甜湯裏攪動,她想打聽的事兒,不能直龍通問出口,須得變着方兒地佈置。
&ldo;我來了這幾回,都沒見過貴妃娘娘。還有皇后娘娘,我想上坤寧宮請安去,又顧忌我這身份,怕給皇后娘娘招不自在。
太后說起皇帝的後宮,慣常都是不耐煩的,&ldo;金貴妃就是個沒腦子的炮仗,她要是多往我這兒跑,我壽元能少好幾年。至於皇后,也不知是身上真不好,還是矯情犯懶,不怎麼愛見人,整天窩在牀上。我打發楚嬤嬤過去看過,讓她活動活動,光喫不動將來孩子不好生,她也不聽,就由得她去吧。這大鄴的後宮啊,到如今是一輩兒不如一輩兒。一個皇帝,外朝再了不得,內廷麻繩穿豆腐,說出去也跌份子。
如約倒沒對這話多心,在她看來自己並不是皇帝后宮的人,太后再怎麼說麻繩豆腐,都和她不相干。
她只是朝着自己的目標進發,不疾不徐地,講究套話的方法,和聲道:&ldo;皇上也怪不容易的,我伺候的這些日子,看他每日爲朝政忙碌,有時候飯都顧不上喫呢。您還怨他嗎?事兒都過去五年了,其實他勤政,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也算告慰了先帝
很少有人敢和太后提起這個,幾乎是話風一有徵兆,她就斷定這丫頭來給皇帝做說客了,立時拉下了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