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敏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皮山國早就派了使者攜禮物前往幾十裏外正在行軍的卡珊卓斯大軍處表示了歸附的意思,卡珊卓斯很高興,派了100多人帶着回禮前往皮山,大軍直接向于闐而去。
于闐國(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國,印度人稱之爲屈丹,玄奘音譯爲瞿薩旦那,意譯作地乳,西藏人則稱離餘國。中國唐代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之一,是世界上爲數不多的幾個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國家。君主國姓爲尉遲,因仰慕唐朝,有兩位君主改姓李,他們分別是尉遲僧烏波(李聖天,五代時期的一代聖王)、尉遲蘇拉(李德從),國祚長達1238年。
親歷于闐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敘述于闐:“自茲已降,奕世相承,傳國君臨,不失其緒”。可知尉遲氏家族在長達千年的時間裏,控制着于闐政權。古代居民屬於塞羌混血。1006年,于闐國被喀喇汗國吞併,逐漸伊斯蘭化。11世紀,人種和語言逐漸回鶻化。
于闐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崑崙山北麓,位當天山南路、西域南道之要道,西經莎車(葉爾羌)、朅盤陀(塔什庫爾幹),可通往北印度或大夏。氣候和暢,植物種類多且繁茂。東通渠勒、戎盧、扜彌、且末、精絕、樓蘭,西通莎車、疏勒。盛時領地包括後世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縣市,都西城(後世和田西邊10公里),北接塔克剌麻罕(塔克拉瑪干)沙漠,是西域南道中最大的綠洲。。
于闐國以農業、種植業爲主,是西域諸國中最早獲得中原養蠶技術的國家(北魏),故手工紡織發達,特產以玉石最有名,礦牀主要分佈在玉龍喀什河流域,自古即以出產美玉而馳名中外。于闐自2世紀末佛教傳入後,逐漸成爲大乘佛教的中心,魏晉至隋唐,于闐國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于闐人民喜愛音樂、戲劇,在繪畫方面具有印度、伊朗的混合風格,畫家尉遲乙僧於唐初至長安,繪有許多壁畫,與唐人吳道子、閻立本齊名。
公元前3世紀,尉遲氏在此建立於闐國,爲西域南道中,國勢最強的國家之一。于闐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疏勒,因位居絲路貿易的重要據點而繁榮一時,且爲西方貿易商旅的集散地,東西文化之要衝。
西漢時期西域都護建立後,歸屬漢朝,疆域包括今和田、洛浦、墨玉三縣。張騫通西域時就知道了于闐這一名稱。考古發現所證實,公元初這裏使用的鑄幣,正面印着漢文,背面印着佉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