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承乾走後,李二和長孫皇后卻是一肚子疑惑。
“二哥,臣妾總感覺高明有些不一樣了。”
李二看着手裏的扳指,左手摩挲着質感光滑舒適的扳指,又仔細觀望了一下。
“嗯...確實,高明的確不一樣了。這東西,高明說他尚且用不着,朕用着合適。換言之,眼下朕是皇帝,他還不是。今日之事,的確超乎你我想象了。或許,天佑大唐吧,送來了高明。”
翌日,李承乾被喚醒,因爲他的其餘兄弟們都來看望他了。在皇家,你身爲皇室子弟,其餘兄弟姐妹有什麼大小事,你都要有一個態度和表示,演一出家庭和睦的景象,給皇帝看。當然,不能說全部都是演戲,但至少大部分都是演戲罷了。例如雍正和他的十三弟,那關係真的是現代的兄弟都不一定能夠比,和睦親近的離譜!
李承乾居所,李恪、李泰、李佑三位皇子,紛紛來此看望李承乾。頭一天輪不到他們,因爲李承乾住在東宮,他們住在宮外的王府。同時,按照禮節他們也應該隔一天來,三人同一天來也側面的表現了三人與李承乾關係的冷淡。
李恪是楊妃所生,和李愔是同母弟。楊妃就是李二的弟媳,本來李恪還有一個大哥的,但是過繼給了楚哀王李智雲,還早夭了。武德八年,改封漢中郡王。
李泰的話想必不少知道點唐朝歷史的讀者,都知道。這位就是李承乾的同母弟,將來的魏王。史載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按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的書法家、書畫鑑賞家。唐太宗允許李泰在府邸設置文學館,任他自行引召學士。貞觀十二年(638年),李泰開始主編名着《括地誌》,於貞觀十五年(641年)完成。
李佑的話可能不少人沒啥印象,他的母親是陰妃,出身貴族集團,沒錯,隴西那邊的。武德八年,封爲宜陽王。玄武門之變後,封爲楚王。貞觀十七年發動叛亂,事敗,賜死於內省,貶爲庶人,國除。
長孫皇后誕下的子女平均水平比較高,這也不是啥祕密,長子和次子資質最佳,不過很可惜,都死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