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至行:“其次就是勞動力的分壓了,拿下西域後需要着重治安和開化,有這些條件才能驅使本土百姓前往西域。”
勞動力分壓很簡單,有兩個因素。首先就是本土勞動力飽和,爲了保證勞動力不出現廉價的局面,朝廷出面調度把多餘的勞動力引導到西域勞動,避免出現惡劣競爭的惡性循環。就好比,兩個打工人,一個要五千塊錢,另一個爲了機會說只要三千,另一個也卷,說要一千!另一個直接豁出去了,說倒貼老闆三千!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很簡單和直白。
其次就是朝廷要維持如今的本土勞動力價值,給本土減壓,西域幅員遼闊,還有大量可以開採的資源和發展的上限,而且有自己的本土百姓在,西域治理也會減小很多壓力。西域有更多的土地,可以在西域也促進農業等各個產業發展,以此來擴大大唐總體的市場經濟規模,把蛋糕越做越大。西域當地的百姓,也是有現成的勞動力的,只要編戶齊民,馴化之後,就是現成的可用勞動力,以此保證大唐的高速發展可以得到新的動力。
鄭麗婉:“國內的投入也要配套的經濟,按照陛下的意思的是在西域也推行奴隸制度,西突厥的話...本就民風彪悍,而且野性尚在,怕是反倒影響西域的漢化和治理。”
配套的經濟說白點就是西域的貨幣體系,還有在西域展開市監局等機構,拿來構築西域的經濟體系,之後和大唐本土經濟市場對接起來,通過經濟帶動文化的交流,人口的往來,加速漢化進程。而其中就有些不識趣的,西突厥是被朝廷打上奴隸標籤的,他們就是西域發展的廉價勞動力,而且剛被大唐揍一頓,肯定不會服氣,而且生性野蠻,不好馴服和管理,畢竟西域不是塞外的環境。朝廷也不可能在西域搞塞外那套剝削模式,不利於西域對大唐治理的形象。
張洛客:“娘娘,不如仿效您之前主張的高句麗奴隸和國內置換如何?”
張大素點頭:“這個可以有,塞外的已經馴化了這麼久,西域的條件至少比塞外的條件好,這倒是不難,很有可行性。”
這個類似於戰俘營或者集中營,送進去毒打一下,聽話後給點好處送到一個環境稍微寬和的地方繼續剝削,被剝削的奴隸反倒會感到幸運和幸福感。俗稱,人這東西,本質就是賤的。
段珪:“嗯...娘娘,不如也在西域實施三六九等戶籍制度如何?分化拉踩,減小治理壓力,逐步推進實現西域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