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和記營造廠在跑馬場北面的長沙路新閘路交叉處,再往北就是自來火廠和蘇州河,戰爭期間,營造廠沒有了建房子的大訂單,只能接一些修修補補的活兒。
今天的活計很簡單,去跑馬廳路上的仁濟育嬰堂裝電保溫箱。趙殿元提着工具箱來到育嬰堂,遠遠就看到空中懸掛着無數條尿布,五顏六色,上千條總有,堪比萬國旗幟。育嬰堂門前一羣閒人袖着手看熱鬧,天井裏放着一口薄木板釘的棺材,裏面裝着三具草苫包裹的嬰兒屍體。從閒人們的交談中得知,育嬰堂門口本來有一個砌在牆上的大抽屜,專門用於接收棄嬰,通常窮人家會在拂曉時分悄悄將丟棄的嬰兒放在抽屜中,冬日嚴寒,太多窮人家養不起孩子,育嬰堂的抽屜不夠用,他們就把嬰兒放在門前水門汀地面上,等到發現時已經凍死了。
育嬰堂的總務主任派了一位工友帶趙殿元去幹活,工友抱怨說仁濟育嬰堂是光緒朝時候建立的,房屋和傢俱早已陳舊,如今每天都能收到起碼三四十個棄嬰,更加不敷使用,幾個修女嬤嬤和十幾個奶媽根本照顧不過來。
來到保溫房準備開工,趙殿元剛拿出工具,忽然驚鴻一瞥,窗外熟悉的身影閃過。他起身望去,正是不辭而別的楊蔻蔻,繫着圍裙,抱着兩匹白布匆匆而過。趙殿元丟下手上的活兒追過去,進了一個大通間,只見數百張小鐵牀橫平豎直地排列着,嬰兒們嗷嗷待哺,哭聲震天,幾十個繫着圍裙的女孩忙碌奔走,衝煉乳、換尿布,哪還能找到楊蔻蔻的影子。
一個修女嬤嬤將趙殿元趕了回去,他只能向工友大哥打聽情況,工友說那些女孩子都是兩江女子師範的童子軍,在她們校長的帶領下前來義務幫忙的。
“其中有一個叫楊蔻蔻的嗎?”趙殿元問。
“那就不清楚了。”工友搖搖頭,又說人手還是不足,這些十七八歲的女孩子不會照顧孩子,還是得上了年紀當過母親的婦人才合適。除了看護婦,還有大量縫紉和洗滌工作需要人手。
等趙殿元幹完活出來,育嬰堂的大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全是來募捐的市民,現金、布匹、小牀小被、煉乳藥物。租界裏窮人多,富人也多,三百萬人口裏,有善心有能力的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