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老王回過頭來,打量着兩個年輕人,迅速判斷出他們的身份應該是外地滬漂,於是改成普通話說道:“對的,我們按照原計劃進行,去蘇州走走,他們愛去不去,反正我是要去的,我要爲自已選擇百年之後的住所。”
潘家寧說:“老爺子,您的心態真好。”
老老王神氣活現:“我這一輩子,什麼沒見過,沒玩過,早就想開了,死嘛,只是長眠而已。你看我,年輕時國企鐵飯碗端着,非要辭職去外企上班,從外企出來幹個體戶,在襄陽路市場批發假皮爾卡丹,我還是上海最早的股民,滬市老八股,代碼我現在都能背得出來,延中實業,600601,真空電子,600602,那時候不懂得做長線,不然到今天上海的房子起碼十幾套是有的。哎,小姑娘,儂做什麼工作的,這是儂男朋友?”
潘家寧說自已是交大的學生,還在讀研,身邊這位不是男朋友,是親戚。
“哦,是表哥,你們哪裏人?”老老王隨口問了一句。
“阿拉上海寧。”趙殿元答道,上海話在外地人聽來都差不多,但是當地人聽起來那真是千差萬別,浦東浦西口音不同,閘北和黃埔的口音也不同,上海人和本地人(上海農村人)的口音還不同,趙殿元的滬語是早年間上只角口音,潘家寧和小王這些年輕人聽不出,老老王一聽就找到了兒時的感覺。
上海是一座巨大的都市,通用語言是普通話,但是當兩個會說上海話的人遇到一起,滬語就是迅速拉近關係的最好辦法,當一個人說起滬語,另一個人迅速換語言接上,就像地下黨接頭,在萬千人中找到同類的感覺。
老老王切換了滬語和趙殿元聊起來,他本想拿出老人的資歷來倚老賣老一番,沒想到趙殿元比他還會賣老,嘎年輕的後生,提起來都是一九四九前的事兒,老年人最愛懷舊,老老王棋逢對手,滔滔不絕起來。
趙殿元對一九四二年之後的上海城市史基本上一無所知,所以他只能當捧哏,拋出一個個問題來詢問這位七十九歲滿頭黑髮的爺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