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正是因爲此事,後世有心之人尋得柳參遺留的畫作墨寶,當真有人從起文章畫作中參悟出武道之人。
此事不脛而走,至此柳參遺作大都被封爲珍寶,只要現世,便免不了引來世人爭奪。
李丹青能一眼看出師子駒所攜帶之物,乃是柳參當年的虎魄長琴也正是因爲李牧林雖爲武夫,卻也極喜收集柳參之物的緣故。
相傳柳參留有四樣瑰寶,分別是虎魄長琴、洛河棋盤、白首梨花硯、鳳羽赤尾筆……
其中的那方白首梨花硯便被李牧林尋到,此物雖然沒有那些墨寶畫作一般可參悟出武道的神奇功效,但對於文人而言卻被奉爲聖物。憑藉着此物,李牧林可是好生的在那些以往看不起自己的太學閣學士面前揚眉吐氣,哪怕是平日裏甚是清高之人,爲了能被李牧林邀請到家中參觀此物,那也是想盡了辦法。
其中最讓李丹青記憶深刻的,便是那太學閣的大學士,年過古稀的孟白秋,他多次向朝廷上奏,苛責李牧林擁兵自重,但自從聽聞李牧林得了這白首梨花硯後,孟白秋一反常態,七日之內,連上五道奏摺誇讚李牧林之功績。可依然得不到李牧林的邀約,年過古稀,一輩子清廉的老人甚至提着以及的俸祿說能買來的最貴重的酒水上門送禮,那日老頭子紅着臉站在李府外的場景,哪怕今日想來,也讓李丹青暗覺忍俊不禁。
嚐了甜頭的李牧林,就此發下宏遠,一定要讓李丹青收集到那四件柳參遺留的貼身之物,但因爲李牧常年帶兵在外,故而這種人就落在李丹青的身上,爲了能讓李丹青辨別出剩餘的三樣瑰寶,李牧林可是專門找了好些研究柳參事跡的文人,給李世子惡補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
這樣纔有了昨日那樣的緣分。
李丹青倒是摸不準這師子駒到底與那位文聖柳參有着這樣的淵源,但對方既然會這一首《天懸明鏡》曲,那想來與對方的淵源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