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冶鐵御史 (第2/8頁)
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到崇禎年間,各藩侵佔再加上各府地主縉紳投獻的,各藩名下的莊田少說也在8000萬畝往上,留在地主或百姓名下的耕地絕不會超過500萬畝。
即便按8000萬畝計,一年便可以收取糧賦428萬石有奇!
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可以藉此極大的促進糧食增產。
小崗村包產到戶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同樣的地,同樣的人,爲什麼一個包產到戶就能讓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原因很簡單,就是農民的積極性提上來了。
同樣的道理,佃農和自耕農的積極性也是截然不同的,佃農因爲是佃的別人家地,就不會很盡心的侍弄,因爲誰也不知道來年地主家還讓不讓佃?但如果是自家耕地就不同,那肯定是往深了翻土,也肯定會起早摸黑拾糞往自家地裏施肥。
總之一句話,如果讓湖廣的9000多萬畝耕地留在各府縉紳名下,再佃給佃農種,每年撐死了也就產出九千萬石!但是如果讓自耕農來耕種,就至少可以收糧一億八千萬石,這就憑空多出來九千萬石糧食,足以保證江南的糧食供給。
當然,以上的假設只是理想狀態,實際上湖廣由於多次遭受兵亂,人口大量流失,現在至少有一半以上耕地拋荒,所以每年能夠產出五千萬石糧食就頂天了,但即便是這樣,改由自耕農來耕種也可以多出來五千萬石!
有了這五千萬石糧食,同樣足夠保證江南的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