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淺靈先看文正公碑文,只見上書:
姬丞英,祖籍太原,武寧十一年生人,名門太原姬氏之後,開國元勳姬高盟次孫,禎和八年爲相,十九年逝於大宛國。
再看另一邊的武襄公碑,上面寫着“嶽樓飛,武寧八年生,齊州章丘人”,而後便是大段的文字,比起姬丞英,嶽樓飛的身世與仕途便坎坷了許多,進了退,退了進,到了最後,同樣以一句“十九年逝於大宛國”結尾。
“那個時候的朝堂,嶽大將軍像一匹獨狼,無朋無黨,他也沒有雄厚的家世倚仗,走錯一步,便有可能萬劫不復。我祖父公事上與他交涉不多,但私下有交情,他很敬佩嶽大將軍爲人。”
“聖上決心征伐的時候,祖父也認爲大靖反擊的時機已到,當以武止戈,蕩平赤突,故全力支持聖上,主動請纓與大宛談判借道,並親自說服了嶽大將軍重新出山,萬事俱備,勝券在握。但是,所有都被一則流言給毀了。”
姬殊白盯着碑文,慢慢道:“他們二人在那裏故去,軍兵沒能把屍首帶回來,所以有了這兩座祠堂。”
文正公塑像是個手執象笏、臉蛋微圓、似乎含着慈祥笑意的文官,而武襄公塑像則是甲衣兜鍪、腰間仗劍的形象,紅色的披風獵獵揚起,威武無比。
淺靈仰頭看得出神,姬殊白在身邊道:“塑像看起來嶽大將軍更年輕,是因爲他隱退得早,這是他在朝時的模樣,實際上大將軍比祖父還要年長几歲。”
淺靈問道:“你見過他嗎?”
姬殊白搖頭:“他離京的時候,我纔出生沒多久,不過,我倒是聽着他的故事長大的,聖上在朝堂上,也時常提起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