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精通史事 (第1/3頁)
yp卿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學士勸我讀書,不過是要我明白歷史興替的道理,從而更好的主宰大明王朝。但是呢,從秦漢兩晉,但到唐宋元,每一個朝代的分崩離析都是避免不了的。秦朝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也是第一個且唯一一個靠法家取天下的王朝。以純粹的理性律法治理,讓秦國法度嚴明,獎懲服衆。然而秦朝的滅亡就是沒有認清“與時俱進”,在戰時和穩定時期,不同的階段必須採取不同政策,而不能一成不變,墨守成規。”
:“漢朝前期的分封制度緩解了士族與皇家的矛盾,文景之治採取休養生息,讓人民得以休整,漢武帝實行“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啓了“外儒內法”的統治思想,在執政效率與思想控制之間取得了平衡,這是漢朝國祚較長的重要原因。然而,東漢後期皇帝一個比一個年齡小,小皇帝上臺無法親自執政,就只能依靠老孃,於是“太后攝政”成爲常態。”
:“太后如何攝政呢?就只能依靠孃家人,這就導致了東漢的標誌之一“外戚干政”,除了外戚以外、宦官、士族、皇族,四方博弈導致了巨大的內耗,而如果一旦打破博弈平衡,則又將導致巨大的災難。東漢末年“十常侍之亂”以至於羣雄並起天下大亂,就是這個原因。”
:“晉朝亡於得W不正,縱觀兩晉歷史,那司馬氏世受曹魏皇族厚恩,其結果卻是司馬昭明示賈充,唆使成濟將魏帝曹髦當街殺害,弒君篡位的先河開啓以後,這就等於對外釋放了一個信號,皇位並非是受命於天,而是誰的拳頭硬,誰就可以當皇帝。這樣的觀念直接影響了後來上千年的歷史,也直接導致了晉朝政局不穩,八王之亂鬧了幾年,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宋學士和先生應該知道吧。”
:“緊接着的隋朝亡於狂妄自大,唐朝亡於潘鎮割據,宋朝亡於外部強敵,元朝亡於不知變通。”
趁着朱雄英喝水時機,宋濂看着朱元璋說道:“看來聖上所說有些言過其實了,殿下如此精通史事呢。”
朱雄英笑道:“在皇爺爺看來,我呀不去大本堂讀書,可不就是不學無術嘛,但是皇爺爺呢,又不知道閒下來時,我也看過不少書的。”
朱元璋問道:“大孫,那你也覺得咱大明國祚會有多久?”
朱雄英深吸一口氣說道:“倘若是往後歷代帝王,按照您目前制定的各種政策統御天下的話,最長不過一百五十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