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住在農村的人,對於土地廟絕對熟悉的不得了,可要是打小在城裏長大的人,估計都不知道土地廟長得什麼樣。其實建國以前的城市中也有土地廟,一般就是搭着兩個棚子,裏面扣個碗,擺上個神像那就是土地廟了。
但是,那兒畢竟看起來不夠美觀,想我差點死了那次,去的地方可是金碧輝煌,高大的城門樓,紅漆瓦片,特別氣派。當時我還覺得是土地廟,可現在想想,應該是城隍廟。因爲城隍爺相當於鎮級領導,土地爺則是村幹部,城裏沒有土地廟,那就只能去城隍廟報道。
城隍雖說是個神職,但卻不是神仙,一些個有口碑的名人,或者某個仙人,都可以去當城隍老爺。像是上海的城隍就有霍光、河南有漢高祖劉邦親冊封的城隍紀信,蘇州的城隍是黃歇,北京的城隍有文天祥。
但是瀋陽的城隍這個人確實不太容易考證,因爲咱們是少數民族,那個年代只是仿照漢文化修建的城隍,後來皇太極建立大清朝,打到了北京城,問鼎中原後,盛京的城隍才升級爲城隍廟。
傳說城隍老爺啥都管,清朝年間,趕着過節的時候,城隍老爺像都得有人扛着,沿着四平街北上,視察各處的臨時神壇,盛京的大大小小官員,上到府尹將軍,下到知縣都得到位。祈求城隍老爺保佑風調雨順,也是最早趕廟會的由來。
最早城隍廟在中街,但城隍爺沒幹過政府的拆遷隊,被搬到了故宮北側,什麼財神、山神、土地、夜遊神、竈王爺等等終神都擠在一起去受香火。回想起我被陰差拘拿時的所見到的城門樓,那分明就是故宮的紅漆。
但是呢,死人這事兒,還得由土地公接待。
我倆拎着傢伙事趕到了故宮北側中心廟,別看天熱,可來來往往的觀光祈福的人還真就挺多,拎着東西一進門,眼前的青磚瓦碩填了幾分古樸,若不是上香人的新潮打扮,還真就讓人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不過,這青天白日的想見神也不是很容易。那張大力擔心的問我:“你看人這麼多,哪個是神仙啊,拖久了我兒子可咋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