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人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人正是那討厭的濟南道渠唐周,當張衝剛入祭孫宅,附近盯梢的信徒就已經將信報送給了唐周。
此時的唐周因爲對待張衝的問題,已經和祭孫貌合神離。這次串聯多部渠魁,就是揹着祭孫搞的。
等祭孫知道此事,對張衝的彈劾已經送往了河北。
東平陵離河北多近了,過大河就是,所以祭孫沒法補漏,只好令張衝速來東平陵商量對策。
其實唐周對這次彈劾也沒有底。因爲青州太平道中,共有七位渠魁。分別是濟南唐周、平原郡的張饒,樂安的徐和,北海的管亥、東萊的管承,齊國的司馬俱,以及最後開闢的泰山張衝。
唐周和張饒是豪強子弟,在青州太平道中是同進退的,但剩下四人,不是細民出身就是海寇起家。
比如東萊的管承就是海寇,基業在海外大島,據說和當年大海寇張伯路有關。再如管亥,是地公張寶當年在北海收的農家子,和他唐周不是一路。
本來徐和司馬俱還可以爭取,但這個徐和不知怎就和那張衝登對眼,兩方做了好幾次買賣。
所以,真一算,對泰山張衝的彈劾,真和他一起的也就是張饒。管亥和徐和明確反對,只有管承和司馬俱二人坐壁上觀,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