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因就在於,中醫他不是死記硬背的東西,他考驗的是人的思維能力。
當然了,就算你思維能力再高,如果你不能將中醫醫術典籍上的基礎理論和所有的藥物藥性背下來,你也無法靈活的爲病人進行治療。
所以中醫醫術考驗的是人的綜合素質。
爲什麼我們古代的人總是講,不爲良相便爲良醫呢?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要想成爲良醫,首先需要有比較強大的知識底蘊,因爲你的知識底蘊越強大,你對易經的那一套理論掌握的越深厚,理解能力越強,你的辯證思維越厲害,將來成爲良醫的幾率也就越高。
而達到這種水平的人,在古代往往是那些書生,是那些讀書人,所以纔有了不爲良相便爲良醫的說法。
而你再去看中國古代的那些知名的醫生,有多少都有着深厚的讀書背景。”
聽到林飛揚的解釋,劉思源這才恍然大悟,他突然又想起了一個問題:“林書記,聽你這麼一解釋,我突然有了新的發現,我覺得你舉辦這次全國中醫交流切磋大賽的目的,貌似完全是爲了中醫之城這個項目吧?”
林飛揚笑了:“當然不完全是爲了中醫之城這個項目,這個大賽的真正目的是爲了激發全國人民喜歡中醫、研究中醫、信任中醫,是爲了讓中醫的基礎理論逐步的深入人心。”
“林書記,我有一點有些疑惑,爲什麼我們現在的中醫之中已經很難再出中醫大家了呢?爲什麼現代的中醫很難再出現脾胃論和溫病論這樣的全新的中醫理論了呢?”劉思源再次提出了一個犀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