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峯書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公子卬高臥東牀,手裏捧着一卷書。
他身材濯濯,挺拔如柳,卓卓風姿,閃閃清目,只盯着手中的《爾雅》。這是中國最早的詞典,一說是周公所作,周朝至漢,文人陸續增補,終而成書。
魂穿到春秋業已一週有餘,公子卬細細研習着《爾雅》。別人家的穿越,都繼承了身體原主人的記憶,抑或是穿越來就通曉本地語言和文字。公子卬可沒這麼幸運。原主的過去經歷,無了,武藝,無了,甚至於,現在不通文字,遑論宋國方言、周室雅言。
別無他法,只有重習學不會語言文字,就是自絕於社會。還好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大篆變遷到後世的繁體字,大體還是留下了輪廓。更妙的是,雖然字體變了,但是《爾雅》、《詩經》等經典的內容流傳數千年,不易一詞。公子卬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開始,把整本《詩經》學完了。這個時代的《詩經》還沒被孔二刪減過,詩篇可不止305之數。
相比於詩經,《爾雅》的學習難度比《詩經》小多了。比如說公子卬現在翻閱的文字——《爾雅》第十一章,釋山篇。
“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翻譯一下,黃河以南有座山,叫華山;黃河以西有座山,叫做嶽山,黃河以東有座山,叫做岱宗,也就是泰山,黃河以北有座恆山……公子卬結合五嶽的地理常識和大篆的字形,就能習得。
……
穿越的經歷,恍如一夢。
卬本是浙江某高校的研究生,材料專業,衆所周知,乃天坑。導師是不學無術之輩,靠着吹牛皮拉關係,竟能混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忽悠到的自然科學基金多達三千萬。
背靠師門好乘涼,卬也不是有志於學,科研能力平平,勉強混個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