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琉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哥窯之名,在宋代文獻中未能查到,在元代纔有了哥窯之說。清人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載,南宋龍泉縣有章姓兄弟倆以燒瓷爲業,哥哥章生一燒瓷以胎細質堅、斷裂開片爲特色,因而被命名爲哥窯,這似乎是名副其實的。建國後在龍泉縣的考古發掘,發現了黑胎青釉、細絲片紋的龍泉青瓷。
傳世的宋代哥窯,琢器造型多仿青銅器,儼然爲宮廷用瓷樣式,按理應出自官窯,而如上所述,章生一的哥窯顯然只是民間私窯。
後來,經過化學成分分析,也驗證了兩者的不同。大家也只能猜測,宋哥窯似應出自南宋修內司官窯,只是因當時的官窯對民間保密,棄窯時又作了處理,所以窯址迄今未能發現。後世因章生一之哥窯聲名大噪而以之命名爲南宋修內司官窯所出的這批名瓷,應有穿鑿附會的成分。
楊波能夠拿到北宋哥窯瓷器,是極爲難得的,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
所以,在拿到哥窯瓷器的當晚,楊波就訂下了機票,凌晨朦朦朧朧的時候,劉勇就開着車子把兩人送到了機場。
楊波隨身帶着發票,他早已準備好了,這次的三件哥窯,他是一定要報稅的,按照三萬歐元的價格,關稅增值稅加起來將近百分之三十,頂多也就九萬人民幣的稅,他還是能夠拿得出來的。
儘管楊波很清楚,現在藝術品回流查得還不是很嚴,正常情況下不需要報稅也能通過,但他很清楚,如果北宋哥窯曝光,記者追蹤調查,一些小瑕疵都會成爲污點。
楊波在機場等待登機,關閉了手機。
楊母見到楊父摔倒,頓時就是慌亂起來,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