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超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植桐是文明人,能不動手就不動手,痛及靈魂的問候纔是救贖之道。
此時的秦嶺叢林中,不僅有叉叉果成熟,紫紅的桑葚也掛滿了枝頭。
唐植桐同樣沒放過桑葚,開掛收進空間,打算同叉叉果一同帶回家,給小王同學喫。
桑葚喫多了舌頭會發麻,而且舌頭髮紫,若汁液沾到衣服上,則很難清洗。
儘管如此,很多人依舊趨之若鶩,爭先恐後的摘食桑葚,因爲這玩意最親民,隨處可見,而且不要錢。
之所以說桑葚親民丶常見,是因爲這玩意來自桑樹,而桑樹上的桑葉是蠶的食物來源。
中國養蠶制絲要是從神話傳說中的嫘祖開始,保守估計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但考古中顯示的證據卻比傳說更古老,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賈湖遺址就發現了蠶絲蛋白殘留物,距今有7800—9000年。
養蠶並不是中國南方的風俗,其實北方也有很多,只是慢慢的被棉花替代而已。
北方養蠶是有證可考的,孟浩然在《過故人莊》裏提到「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這裏的桑麻就是養蠶和織麻布,用來代指農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