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晨,高長松家的東房傳來朗朗的讀書聲,仔細聆聽可辨別出“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金生麗水,玉出崑山”等內容,過會兒《千字文》背完了,竟然還意猶未盡,開始講什麼“得人一牛,還人一馬”等樸素的價值觀。
這講解人自然是從鄉校中輟學的高長鬆了。
這些樸實的句子出自《太公家教》,是他開蒙後學的第二本書,在學童中普及率極高,
他們烏斯藏的教育跟着大唐跑,這羣人蔘加國內的選拔考試也跟大唐同制,跟後世成熟的科舉不同,此時唐代的科舉制度是個廣納賢才、百花齊放的制度,中央政府設立無數選科,什麼秀才科、明經科、明算科、史科等等。
這考試跟現在的研究生考試差不多,就考你本專業知識,考上了就有官做,沒考上就落榜。
高長松選的是明經科,學的是儒家經典,即五經。他選這科沒別的原因,就單衝個錄取率高。
當然,其實鄉校裏的人跟他想法差不多,都覺得這科錄取人多,簡單,因此一窩蜂地報考此科,現在想想,這競爭不也就變得更大了嗎?想現代研究生考試,分數一年高過一年,跟每年考生數遞增有很大關係。
好在他眼下已是輟學青年,不用多想了。
雖輟學了,曾經學過的知識卻能拿來教家中三妹,按他想的,多讀書總沒壞處,更何況這可是有女兒國的西遊世界,在這裏,女性當官乃至當國王都是有可能的,那都要治國了,怎可能大字不識一個?學識定是不遜於男子的。
他到不指望妹妹翻山越嶺去女兒國做官,但多學點總沒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