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向來是名有思想也敢想的僧侶,甚至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情,若非如此,正史中也不會憑着一股莽勁,隻身赴天竺。
“莽”背後正是他對佛學的刨根問底。
絕大多數僧侶讀經都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再往上則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讀佛最精的大師才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託金蟬子的福,陳玄奘年紀輕輕,佛法卻趕超衆人,此時他展現出與他年齡相符的好奇心與銳進。
他想追尋佛法的根源,更想用佛法爲大唐人民做點什麼。
渡己,渡人。
從人的角度考慮,烏雞國國王的遭遇正驗證了人族在面對上天偉力時的渺小,人族的無力、惶恐與逆來順受的姿態錯嗎?
好像不是,自古以來,他們所蒙受的教育便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神仙的地位比皇帝更高,當神仙震怒時,人不就只能匍匐在地上,用供奉平息神仙的憤怒了嗎?
彷彿在跟自然偉力做對。
可對玄奘來說,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