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遙遠的堯舜時代,正處於冰河期晚期,全球氣候開始回暖,冰雪大量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嚴重。古黃河改道自蘇北平原入海,淮河水系淤積不暢,引發了泰山以西至沂蒙以南、蘇北地區的大規模洪水災害。《尚書·堯典》記載:“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生動描繪了當時洪災氾濫,淹沒大地的悲壯場景。
農田被毀,房屋倒塌,人民流離失所,生活陷入困境,他們只能藉助木舟登上高地避難,原有的生產和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亂。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堯帝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共同商討治理洪水之策。各部落首領一致推薦鯀作爲治水人選。儘管堯對鯀的性格有所顧慮,但在緊急關頭仍決定派遣鯀去應對這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鯀採用築堤堵截的方式來治理洪水,然而洪水勢頭兇猛,不斷沖垮堤壩,鯀雖奮力東堵西補,但九年努力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水患問題。甚至鯀因私自盜取天帝的神土“息壤”以圖填塞洪水,卻導致洪水更爲肆虐。最終,鯀因觸犯天條被天帝懲罰,死於羽山之野。
儘管鯀未能成功治水,但他的失敗爲後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隨着堯禪位於舜,舜委任鯀的兒子禹繼續完成其父未竟的治水大業,並配備后稷、伯益、皋陶等賢臣輔佐。
禹深感父親因治水未成而遭難,他決心繼承遺志,全力以赴治理洪水。禹聰明睿智且堅韌不拔,在接受任務後,他與衆人一起跋山涉水,從黃河源頭到下游進行詳盡的實地考察,沿途記錄地形地貌和水情特徵,其間遭遇惡劣天氣,不少同伴不幸罹難。
經過深入研究,禹認識到堵塞並非良策,轉而採取疏導的方式。他計劃加深拓寬黃河主河道,疏通支流使其匯入主流,同時加固堤岸並清理低窪地區的淤泥,將陸地與湖泊明確區分開來。此外,他還計劃疏浚大小湖澤及各分支河道,確保一旦水位上漲,水流可順暢流入主流,最終排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