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遙遠的周代,城市的構造極具特色,通常由內外雙重城牆環抱,內城稱爲“城”,居住其中的多爲貴族及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國人”。然而,隨着時間推移,貴族內部矛盾叢生,許多失去權勢的貴族以及處境艱難的士階層逐漸融入“國人”羣體,與工匠、商人等工商業者以及底層平民共同生活。
周厲王時期,朝廷與周邊少數民族關係緊張,對外頻繁征戰,南方的荊楚地區反叛四起,西方遊牧民族的侵擾亦不曾間斷,使得國家疲於應對,農業生產和百姓生活遭受重創。周厲王貪婪且崇尚奢華,採納了榮夷公的建議,實施了嚴格的“專利”制度,對依賴山林湖澤生存的百姓徵收重稅,引發了民衆的強烈不滿和哀怨。
面對輿論壓力,周厲王採取了極端手段,命令衛巫監視並打壓民間言論,導致百姓噤若寒蟬,只敢以眼神交流。大臣召公警示其“封堵民意如同堵塞江河”,但周厲王置若罔聞,甚至洋洋自得於能鉗制民意。
周厲王的高壓統治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矛盾,表面上看似平靜,實則民間的不滿情緒已如洪水般暗流湧動。
此時的西周,臣子們身着象徵身份的袍服,與王侯服飾差異明顯,皆遵循周禮規定的嚴格等級制度。
公元前841年,周厲王的暴虐統治最終觸發了鎬京城內的“國人”起義。他們手持農具和棍棒,浩浩蕩蕩地衝擊王宮,欲推翻周厲王的統治。周厲王驚恐之下下令軍隊鎮壓,然而他的臣子無奈回應:“我周朝的士兵,本質上就是國人,國人即士兵。如今國人皆已揭竿而起,何來兵馬可調?”
走投無路的周厲王只得攜親信逃離鎬京,沿着渭水一路北上至彘(今日山西霍州)。最終,周厲王客死他鄉,這次由“國人”發起的反抗運動史稱“彘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