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田齊桓公午即位後,因其諱疾忌醫,最終不幸去世。公元前356年,其子繼承王位,稱齊威王。然而,齊威王癡迷於彈琴藝術,常常獨自沉浸在宮內的琴聲之中,忽視了國家政務的管理。這一現象使得其它諸侯國紛紛趁機侵犯齊國,齊國連連遭受戰敗。韓、趙、魏等國甚至直接攻打至齊國邊境,然而齊威王依然對此漠然視之,對於朝中大臣的勸誡充耳不聞,有時甚至因爲厭煩而誅殺進諫的大臣。在這種情況下,齊國逐漸走向衰落。
鄒忌,早在田齊桓公午時期就已經在朝爲官,眼見齊威王因過度沉迷於琴藝而荒廢國事,便自薦爲精通古琴之人,請求覲見齊威王爲其撫琴。齊威王聽聞此消息後十分歡喜,立即召見鄒忌。
鄒忌進入內宮,聆聽了齊威王彈奏的一曲琴音後,讚美齊威王琴藝高超。齊威王詢問其讚美之處,鄒忌巧妙回答,稱大王的琴聲如同明君駕馭國家,大弦穩重大方象徵君主,小弦清亮猶如賢臣輔佐,音符之間的和諧變化就如同國家政令的清明與協調,只有琴絃間相互配合得當,才能奏出美妙樂章,正如國家中君臣各司其職,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政通人和。
隨後,鄒忌進一步闡述,彈琴與治國道理相通,都需要專注與用心。七絃琴象徵着君臣關係,君主如大弦,掌握全局,臣子如小弦,緊密配合,何時該彈何弦,恰似何時發佈何種政令,只有協調一致,才能琴韻悠揚,國家也能因此達到政局穩定、和諧發展。
齊威王聽後深受啓發,邀請鄒忌現場彈奏一曲。然而,鄒忌只調試琴絃並未真正彈奏,這讓齊威王頗爲不解並有些慍怒。鄒忌藉此機會表明,作爲琴師,固然需要精研樂理和彈奏技藝,而身爲國君更應全心投入治理國家,而非像他現在這般空撫琴而不彈。齊威王聽後恍然大悟,遂任命鄒忌爲相國,封於下邳,賜號成侯,並與其共商國家振興大計。
鄒忌任相之後,採納了淳于髡的建議,強調國家政治需要法治和官員的協同合作,如同大車需調整平衡才能負重,琴瑟需調音才能演奏和諧音樂。他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飭法制,監督官吏,嚴懲貪腐,從而使國家風氣得以扭轉,政治局面趨於清明。
鄒忌不僅具備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胸懷,還是一位儀表堂堂的美男子。有一天,鄒忌照鏡子,問其妻他與城北美男徐公相比,誰更美。其妻與妾皆稱鄒忌更勝一籌。但鄒忌心中存疑,又詢問來訪的客人,客人同樣表示鄒忌更美。不久,徐公來訪,鄒忌親自觀察比較後,發現其實自己並不如徐公俊美。經過反思,他意識到家人之所以誇讚他更美,乃是因爲他們出於對他個人的情感因素或利益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