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觸捕捉到了太后心態的變化,迅速將話題轉移到長安君身上,他故意說他認爲太后其實更疼愛的是長女燕後而非長安君。太后反駁,堅稱自己對燕後的疼愛遠不及對長安君的關愛。觸遂娓娓道來,闡述父母疼愛子女應當着眼長遠的道理。他回憶起燕後出嫁時,太后緊緊拉住女兒的腳跟,流着淚目送她遠離,那情景令人感傷。然而,即便太后心中掛念不已,在祭祀時,她仍祈禱燕後在燕國過得安穩,不要被召回趙國,這是因爲太后考慮到了燕後的長遠未來,期盼她的子孫能夠在燕國世代傳承王位。太后認同了觸的說法。
觸進一步深入探討,從趙國的歷代國君乃至各國被封爲侯爵的子孫後代中,有多少能夠保持侯位延續不衰的例子。太后承認,無論是趙國還是其他國家,這種情況並不多見。觸由此總結,這些子孫之所以早早遭受災禍或者禍延子孫,並非因其本身資質不佳,而是由於他們在享受高位厚祿的同時,卻沒有建立相應的功勳,白白佔據了衆多財富,這才招致禍患。他提醒太后,如今長安君地位尊貴,享有大片肥沃土地和無數珍寶,如果此時不讓他爲國家立功,日後太后百年之後,長安君將如何在趙國立足?因此,觸認爲太后疼愛長安君的方式實際上過於短視,還不如對燕後的考慮周全長遠。
在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說下,趙威後啞口無言,最終不得不妥協,同意將長安君送往齊國充當人質。於是,趙威後精心準備,派出了百輛馬車護送長安君抵達齊國。齊國在確認人質到位後,終於揮師援救趙國,解除了趙國的燃眉之急。
事後,子義聽聞此事,深有感觸地感嘆道:“即使是國君的親骨肉也不能無功受祿,何況是我們這些爲人臣子的呢?”這一事件不僅展現了趙威後在國家利益和個人情感間的艱難抉擇,也生動揭示了古代中國社會中關於權位、功勳與家族延續的深刻思考。
喜歡中國歷史故事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