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從沛縣返回長安後,劉邦舊時的箭傷再度發作,儘管御醫們竭盡全力救治,但病情始終未能得到明顯的好轉。深知自己命不久矣的劉邦,在病榻之上,明白醫生們已無力迴天,便打發他們離開,並予以賞賜。回顧過去多年南征北戰,終將天下歸於劉氏一族的統治之下,這份成就令劉邦心中稍感安慰。如今國家根基已穩,律法也已修訂完備,後代子孫只需依仗先輩基業便可安享太平。然而,劉邦心頭仍有一塊巨石未落——那些位高權重的開國功臣和諸侯王,倘若他們生出異心,以劉氏子孫目前的經驗與實力,恐難以抵擋。當年韓信、彭越和英布的背叛歷歷在目,他們曾是助劉邦奪取天下的肱股之臣,卻因權勢過重而萌生反意。
楚漢爭霸時期,劉邦爲了聚合各方英才,曾冊封衆多異姓諸侯王,他們共同浴血奮戰,幫助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然而,這些諸侯王的力量與地位,恰恰成爲了劉邦晚年最爲憂慮的問題。一旦他們不滿現狀,憑藉自身的雄厚實力與廣袤領土,足以顛覆整個漢朝。因此,在剪除韓信、彭越和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后,劉邦開始逐步以同姓子弟取代他們,通過分封劉氏宗族成員爲諸侯王,以期穩固劉氏家族的統治地位。儘管採取了一系列防範措施,劉邦內心依然忐忑不安,於是決定與衆大臣舉行一場莊重的“白馬之盟”。
在古代,白馬被視爲聖潔之物,用白馬歃血爲盟,象徵着參與者對誓言的極度尊重與堅守。劉邦召集羣臣,宰殺白馬並將馬血分賜給各位大臣。他手持馬血,要求衆人起誓,承諾永遠忠誠輔佐劉氏子孫,永無二心,同時強調非劉氏之人不可封王,無功者不得封侯,如有違反,必遭天下共討之。衆大臣紛紛立誓,矢志不渝地效忠漢室,扶持劉氏後代。
眼見劉邦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呂后憂心忡忡,她期盼丈夫能夠康復,卻又清楚這幾乎不可能實現。她多次欲言又止,最終在劉邦病入膏肓之際,鼓起勇氣詢問道:“皇上,若蕭何丞相百年之後,誰能接替他的職位?”劉邦回答:“曹參可以繼任。”呂后再問:“那萬一曹參也離世了呢?”劉邦沉吟道:“那就讓王陵擔任丞相。王陵雖智謀不及曹參,但他爲人正直,可以搭配陳平共同理政。陳平才智出衆,只是關鍵時刻可能缺乏變通,需要有人引導。至於周勃,應當重任,讓他擔任太尉。他雖不如他人機敏,但其忠厚朴實無人能及,遇事總能顧全大局,恰如其分地把握分寸,有他在,漢朝安定無憂。”
劉邦說到這裏,已是氣息奄奄。呂后本想再問些什麼,但看到劉邦說話艱難,只得忍住淚水,不再追問。劉邦明白呂后心中所慮,強撐着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至於更遠的將來,就無法預料了。”呂后聞此,淚水漣漣。
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漢高祖劉邦駕鶴西去,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長眠於長陵。同年,太子劉盈即位,史稱漢惠帝,繼續延請蕭何擔任丞相。
劉邦作爲中國歷史上首位由平民身份登上帝位的皇帝,以及首位親自率軍征戰併成功一統江山的皇帝,其在位期間積極北伐匈奴、平定內亂,並實施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發展。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大一統以及漢文化的保護,做出了無可估量的巨大貢獻。
喜歡中國歷史故事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