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漢武帝初登帝位之際,一次對匈奴的戰役中,漢軍捕獲了一些敵兵。通過對這些俘虜的審訊,漢武帝瞭解到,在敦煌和祁連山脈周邊存在着一個名爲大月氏的遊牧民族。大月氏曾與匈奴因爭奪領土爆發衝突,不幸的是,大月氏屢戰屢敗,其國王甚至慘遭匈奴老上單于殺害,頭顱被製成酒器,國力由此衰弱,人口銳減。迫於無奈,大月氏被迫西遷,既是爲了避開匈奴的追擊,也是伺機復仇。漢武帝得知這一情況後,敏銳地意識到與大月氏聯手抗擊匈奴的可能性,於是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招募賢才,尋求出使西域,與大月氏建立聯繫的使者。
就在這個時候,一位名叫張騫的勇士主動請纓,表示願意承擔出使西域的重任。漢武帝對他的膽識頗爲讚賞,遂任命他率領一支百人隊伍踏上了出使之路。此外,爲了確保旅途順利,漢武帝還指派了一位歸附漢朝的胡人堂邑父作爲嚮導同行,因爲他通曉西域諸國語言,熟識路徑。
公元前139年,張騫一行人從隴西(今日甘肅臨洮一帶)啓程,向西挺進,穿越河西走廊。然而,這條走廊現已成爲匈奴的勢力範圍,自大月氏撤離後,更加爲匈奴所掌控。張騫雖急切希望儘快穿越這片危險區域,但仍未能逃脫匈奴騎兵的搜索,全隊人馬不幸被捕,被押至匈奴王庭所在地(大約位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覲見了當時的匈奴首領軍臣單于。
軍臣單于深知漢朝試圖聯合大月氏對抗匈奴的意圖,因此決不允許張騫完成使命。他決定軟禁張騫一行人,即便漢朝將來再派使者出使西域,也會因途徑匈奴領地而遭到攔截。軍臣單于自信滿滿地認爲,只要控制住張騫,就等於扼住了漢朝與西域溝通的咽喉。
爲了使張騫放棄出使西域的想法,安心留在匈奴,軍臣單于採取了一系列策略,甚至爲其安排了一位匈奴女子爲妻,兩人還育有子女。儘管身處逆境,張騫表面看似服從匈奴的安排,但內心始終銘記着漢武帝賦予的重任,矢志不渝地要抵達大月氏。他在匈奴部落內小心謹慎地生活,一方面示意同伴們順應匈奴的安排,另一方面暗中尋找逃離的機會。
歷經十年磨礪,直到公元前129年,張騫在匈奴社會中的生活讓匈奴人逐漸放鬆了警惕,單于相信張騫已然放下前往大月氏的念頭,甘願在草原荒漠中平靜度日。某日,張騫瞅準匈奴戒備鬆弛的良機,果斷帶領使者團隊逃離了匈奴王庭。他們在匈奴生活多年,或多或少學會了匈奴語,且裝扮成匈奴人模樣,一路未引起他人懷疑。憑藉着對西域地形的深入瞭解,張騫一行快速穿越了匈奴的領土邊界。
脫險後,張騫才獲知大月氏已因烏孫與匈奴的侵擾而遷徙至更遠的西部地區,在原大夏國故地安居。由於新的目的地距離遙遠,且攜帶的糧食和水源有限,張騫決定先尋求西南方向的大宛國的幫助。
他們沿塔里木河向西進發,途經庫車、疏勒,翻越蔥嶺,歷時十數日終抵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艱難旅程中,不少使者因極端惡劣的沙漠環境而喪命,幸得堂邑父擅長狩獵,得以維持生存。
大宛國王在瞭解張騫等人的遭遇後,答應協助他們抵達大月氏。張騫感激不盡,許諾回國後會稟明漢武帝,回饋大宛豐厚的禮物和財寶。大宛國王久聞漢朝富饒強大,一直渴望與其建立友好關係,卻礙於匈奴阻隔難以實現,張騫的到來無疑爲大宛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不久,大宛國派出隨從和翻譯,陪伴張騫經過康居(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內),在康居王的幫助下,他們最終到達了大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