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回到宴席上,劉禪繼續喝酒看戲。眼看宴席即將結束,司馬昭又一次發問:“安樂公果真不思念蜀國嗎?”劉禪一聽,便按照郤正的吩咐回答:“先祖的基業都在蜀地,我怎麼可能不思念呢?我做夢都想回去!”他的聲音雖然顫抖,但臉上卻並無淚水。司馬昭一看他的樣子,便知道這些話是別人教他的。他調侃地說:“剛纔郤正和你一起出去,莫非這些話都是他教你說的?”劉禪聽後,露出驚訝的神情問道:“的確是他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他的話音剛落,席上便爆發出一陣鬨笑聲。司馬昭被劉禪的憨態逗得捧腹大笑,魏國的大臣們也跟着哈哈大笑。劉禪看着他們笑,自己也跟着笑了起來。
從此之後,“樂不思蜀”便成了劉禪的代名詞。世人皆用這個詞來諷刺他的昏庸和自甘墮落。然而,我們真的能用“樂不思蜀”這四個字來概括劉禪的一生嗎?
在魏國的生活,劉禪每天都如履薄冰。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稍有不慎就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因此,他不得不裝出懦弱無能的樣子,以消除司馬昭的疑心。他的“樂不思蜀”,或許只是他在特定環境下的無奈之舉。
而且,我們不能忽視的是,蜀漢雖然在三國時期處於弱勢地位,但在劉禪的統治下,仍然堅持了幾十年。如果劉禪真的如人們所說的那般昏庸無能,蜀漢又怎能支撐這麼久呢?因此,我們應該從多個角度來看待劉禪這個歷史人物,才能得到更加客觀的評價。
喜歡中國歷史故事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