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明顯,這一趟李冬沒白跑,雖然只是一些大概,但足以讓人窺一葉而知全貌。
東南西北四位郡王,封地都不大,但有軍閥化的跡象,一旦中央弱勢,這些郡王就會不安分。由此可見,太上皇當政期間,受勳貴掣肘之深,難怪要往整賈家這個帶頭大哥。
“在登州,我偷偷的去看了一下水師碼頭,稀稀拉拉的十幾條小船,艨艟戰船一條沒見。也許是開出去了,但肯定不多。我又去看了船塢,倒是有兩條戰船在清理船底的藤壺。”
賈璉接過話:“戰船就是這樣,必須定期清理船底的藤壺,不然影響使用壽命。按照一條船在外執勤,一條船在剛修整,一條在船塢的規律看,登州水師的大船不超過六艘。對了,大船有多大?平底還是尖底?”
李冬詫異的看看賈璉道:“賈兄學識淵博啊,連這?都懂。我也是此番跟着去登州,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才知道。大船是平底的,滿載一千料,早年間有兩千料的戰船後來沒了,造船太貴了,朝廷沒錢下撥,造出來也沒多少有武之地。尖底船是西洋人的,登州沒看見。我問過尖底與平底的區別,水師的人也沒說一個所以然。賈兄能否爲我解惑?”
看着這貨促狹的表情,調侃的語氣,賈璉忍不住懟他:“你都問了,我自然要給你解惑。海洋很大,尖底船面對風浪的抗性更佳,本朝近海的風浪不大,平底船足夠應付了。西洋南邊,地中海情況相當,但大西洋風高浪急,漸漸的形成了尖底船的結構爲主。還有一個區別是帆,本朝以硬帆爲主,西洋則多采用軟帆。”
說到帆,賈璉就停下科普了,不是說不清楚,而是說出來對方也聽不懂。
當年鄭芝龍以火攻擊敗荷蘭人,就是仗着硬帆船的速度更快,更靈活。船在大海上,速度就是命脈。一旦離開了近海,平底船的適應能力大大降低,風險大大提高。
當年鄭和下西洋,都是沿着海岸線在走,如果換成橫渡太平洋或者大西洋,沒準就不存在什麼下西洋的事情了。以西方海船的發展速度,即便現在還能造兩千料的大船,對上西洋風帆戰略艦也是捱打的份。別的不說,堆火力都堆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