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比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章第五段起)
人們未預想到的是,二十一世紀中旬,當仿生與人工智能結合的課題研究陷入瓶頸時,基因編輯的精確靶向技術出現了重大突破——第一隻純基因編輯製造的猴腦合成羊在瑞士問世。
七年後,康芒斯博士在GnEd世界技術論壇上展示他的最新研究課題,第一次提出了勞工體的概念,即使用Cas17a技術,敲除志願人類胚胎中的情感、痛覺,以及部分記憶中樞的基因組織,再插入數段經設計後可由固定電流對行爲進行干擾影響的基因組,經由現已成熟的營養快速培育技術,製造一種絕對安全,適用於進行重複精確勞動,或看護老人、病患的哺乳類合成動物。
宣講中,康芒斯博士展示了他的實驗室製造的三件勞工體原型(如圖示),他認爲,與仿生物相比,合成勞工體的培育成本更低,可塑性更強,容錯率更高,可極大地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將會是未來基因編輯技術主要的應用方向。
(照片)從左至右分別爲工廠型、看護型和保鏢型勞工體。
此後數日,康芒斯博士博士的課題引發了全球性大規模的倫理討論,無數藍領、動物保護人士走上街頭,抗議對此技術的應用。
主要的觀點有“使用勞工體是否應被認定爲虐待動物行爲”、“勞工體應該具有人權嗎”乃至“康芒斯博士用‘勞工體’稱呼基因編輯人是否有偷換概念之嫌”。
隨着反對的浪潮日益高漲,康芒斯博士的項目被政府勒令中止,D大學也宣佈不再聘用他。
失意的康芒斯博士攜夫人、子女離開了歐洲,到東南亞定居,過上了養花種草的田園生活,還收養了當地的一個棄嬰。
然而,數年後,隨着人造子宮的普及,棄嬰潮(1)爆發,金融市場的重建,勞工體市場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