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毛澤東的《爲人民服務》從張思德犧牲說起,是事;沉痛哀悼,是情;爲人民服務,是理;引司馬遷的話,“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是典。特別是借典說理,沉穩雄健,是這篇文章的一個重要支點。
有人說馬克思的文章難讀,但是你看他在剖析勞動力被作爲商品買賣的本質時,何等的生動透徹:“原來的貨幣佔有者作爲資本家,昂首前行;勞動力佔有者作爲他的工人,尾隨於後。一個笑容滿面,雄心勃勃;一個戰戰兢兢,畏縮不前,像在市場上出賣了自己的皮一樣,只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鞣。”在這裏,“形”字訣的運用,已不是一個單形,而是組合形了。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單用一訣一法,唱獨角戲,奏獨絃琴的。我們平常總感到一些名篇名文魅力無窮,原因之一就是它們都暗合了這個“文章五訣”的道理。
常有人抱怨現在好看的文章不多,原因之一就是隻會用單一法。比如,論說文當然是以理爲主,但不少文章也僅止於說理,而且還大多是車軲轆話,成了空洞說教。十八般兵器你只會勉強使用一種,對陣時怎能不捉襟見肘,氣喘吁吁。不要說你想“俘虜”讀者,讀者輕輕吹一口氣,就把你的小稿吹到紙簍裏去了。前面說過,形、事爲實,情、理爲虛,“五訣”的運用特別要講究虛實互借。這樣,紀實文才可免其淺,說理文才可避其僵。比如錢鍾書《圍城》中有這樣一句話:“(男女)兩個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謠言,正如兩根樹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掛網。”這是借有形之物來說無形之理,比單純說教自然要生動許多。
“文章五訣”說來簡單,但它是基於平時對形、事、情、理的觀察提煉和對知識典籍的積累運用。如太極拳的掤、捋、擠、按,京戲的唱、念、做、打,全在臨場發揮,綜合運用。高手運筆騰挪自如,奇招迭出,文章也就忽如霹靂閃電,忽如桃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