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句麗雄峙海東,人口衆多,民風剽悍,擁有強國的基礎,放任不管,必成大害。
於私來說,李治一直想走出自己的父親的陰影,覆滅高句麗,平定海東,完成自己父親未完成的事情,即可盡身爲人子的義務,亦也讓天下人知道,他李治不輸父親。
許敬宗道:“陛下已經多次勸和,百濟小國,非但不聽,反而得寸進尺,更進一步擴大戰事。此舉已經觸及朝廷底線,決不可容忍,必須出兵,讓四方諸夷知道,四方諸夷,妄動兵戈者,誅。”
許敬宗自是知道李治的想法,最先表態。
其實此事也用不着商議,海東有變之日,即是大唐出兵之時。
這是一年半前就已經定下的國家戰略……
唯一沒有定下的是如何出兵,是採納蘇定方的跨海強襲,還是使用李績的穩重進兵之法。
蘇定方求的是一個快,直接從登州乘船橫穿東海直奔百濟熊津江口,打對方一個出其不意,強勢登陸。
李績求穩,因海上風浪大,情況未知,他建議是橫渡渤海灣,從山東半島使船抵達遼東半島,這條線唐軍熟悉路徑氣候,穩定安全,然後沿着遼東海峽的海岸線行船,抵達百濟,以避免行船風險。
兩者一穩一快,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