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三大王於文墨一道無甚天賦,資質庸碌,在資善堂時便不爲衆位先生所喜,故而文臣不滿,商議後道五大王宋淇鍾靈毓秀、天資非凡,比三大王更合適些。
至於四大王,是個吊兒郎當、沉溺美色的紈絝子弟,先帝訓斥過許多次,七王年歲太小,衆人皆不做他想。
一派道三大王庸碌,無治國理政之才;另一派則道五大王沉溺書法繪畫,是玩物喪志之相。
兩派正是爭執不下,蘇舟渡身死後便登閣拜相的玉秋實忽地淡淡開了口,稱六王雖年幼,卻是承明皇太子最爲親近的兄弟,他多年來在資善堂修身養性,是爲了藏拙纔不顯眼。
玉秋實早年在資善堂做過宋瀾的開蒙老師,如此言語,當即便有人倒向了他側。
有御史在人羣之後冷笑:“大行皇帝甫去,宰輔便欲效趙高李斯之流挾持幼帝,不知是何用心?”
亦有世家公侯不滿,陰陽怪氣道:“宰輔偏心自己的學生,也要顧着名聲纔是。”
玉秋實便怒道:“老夫不過爲六王啓蒙,之後便不再往來了,蕭國公說這話,實在誅心!”
雖不知他此言是爲了給旁人做遮掩,還是真心擁立後企圖分權,話音一落,宋瀾便成了玉秋實拋出來的靶子。
朝野中人各懷心思,怎麼肯冒一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