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假如每天解剖兩具屍體,解剖3000次需要1500天,得5年不休息不請假的呆在解剖室裏,還得有那麼多的屍體給你解剖。
事實上,即使是專業解剖屍體的法醫,二三十年的職業生涯下來,也很少有解剖過3000次的,特別是考慮到新人期間的解剖數量和質量要大打折扣,正常地區的非正常死亡案件數量不足,完成3000次解剖,對於大部分的法醫或醫生都可以說是遙遙無期的目標。
歷史上,新維也納學派的老大羅基坦斯基據說完成了3萬例解剖,從1827年10月到1866年3月,用了39年。那段時間,也是人類解剖的高峰期,羅基坦斯基是專業的病理解剖學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就是解剖,他的工作就是解剖,他有一個學校的一個專業的助手和學生負責解剖,還有時值巔峯的維亞納大學背書。
在羅基坦斯基逝世差不多150年後,醫院和大學已經很少進行解剖了,大學是解剖不起,屍源的價格貴的離譜,且供應不足,每年能有200位大體老師(遺體),就自稱奢華了。
醫院一方面感覺自己不需要,也懶得安排人手去勸說家屬並實施解剖,另一方面,現代屍體解剖的結果證明,有三分之二的死亡病例與診斷錯誤有關,醫院也擔心招惹訴訟。
因此,21世紀成長起來的醫生,參與的上肢解剖別說是3000次了,就是300次,都難能可貴。
應該說,3000次解剖的經驗,已經可以看做是行業頂尖的標杆了。
就凌然的感覺,3000次的上肢解剖的經驗,獲得的難度,應當與完美級的徒手止血相當,都屬於一名醫生窮極一生,全身心的投入一輩子,才能獲得的知識。
而就用途來說,除非凌然有朝一日衝上戰場,否則,手部解剖的經驗或許更有價值?
不過,這樣的類比也不正確,手部的局部解剖的應用範圍偏於狹窄,或許,這纔是中級寶箱是中級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