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走一張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嚴是個飽受爭議的人物,既爲託孤重臣,能力肯定是有的,但心性不行,性自矜高,腹有鱗甲。(陳壽《三國志》:“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李嚴加入劉備集團較晚,劉備託孤李嚴,一是爲平衡朝廷權力架構,防止權臣出現,當時的劉備將蜀國的內政託付給了諸葛亮,將蜀國的軍權託付給了李嚴。二是平衡內部政治勢力,確保蜀漢統治穩固。
劉備麾下的文臣武將,主要分爲四個派系:一是以張飛、關羽、趙雲、簡雍爲主的劉備嫡系;二是以諸葛亮、馬良、馬謖、黃忠、魏延、楊儀、費禕等荊襄人士爲主的荊州派;三是以譙周、周舒、杜瓊、張翼、張嶷、馬忠等益州本土士族爲主的益州派;四是以法正、李嚴、許靖、黃權、劉巴、孟達、董和、董允等爲主的東州派。
對於麾下派系,劉備採取的策略是:重用嫡系和荊州集團,拉攏東州集團,打壓益州本土集團。劉備入主益州後迎娶寡居的吳氏(劉焉兒媳、吳懿之妹),便是出於這種目的。
可惜,天不遂人願,荊州丟失加上夷陵之戰戰敗,不僅導致荊州集團丟失了根基之地,劉備嫡系和荊州集團本就損失極爲慘重。
隨着時間的推移,丟失荊州導致的內部派系平衡也將勢必被打破。
再看李嚴和諸葛亮的矛盾,劉備將軍權交予李嚴,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更多是出於平衡蜀漢權力架構和內部政治勢力的目的,李嚴的官職名大於實,導致其對諸葛亮極爲不滿,此其一。
由於荊州集團和劉備嫡系話語權的減少,剩下的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他們對北伐的興趣並不大。因爲他們的利益在益州,在蜀中。
諸葛亮希望蜀國銳意進取,而李嚴卻希望蜀國偏安一隅,以此保住自己的富貴生活。從諸葛亮於建興四年(226年)北伐,曾調李嚴率軍鎮守漢中,但李嚴就是推脫不去,卻要求劃分五個郡設立巴州,讓自己擔任巴州刺史便可看出,兩人因自己代表的利益方不同而產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