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走一張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袁紹最初的設想是趁長安大亂,與公孫瓚決戰。
在他看來,長安那邊有小皇帝,絕對比冀州重要,等到河間王收拾完長安那邊的爛攤子,冀州早就被自己掌控,到時候再想打過來,誰勝誰負尚未可說。
即使真打過來,憑藉鄴城城高池厚,也有信心抵抗。
可河間王,這位卻不按常理出牌,他竟不顧長安亂局,反而大軍壓到冀州,準備先拿下自己。
袁紹心裏苦,冀州到手只有半年,常山國、中山國、趙國三地的兵力因要與公孫瓚決戰,抽調了不少,留守的也是老弱病殘,加上河間王在冀州的威名,很難組織有效抵抗,中山國不到三天淪陷,那麼常山國、趙國必然離淪陷也不遠。
還有鄴城,鄴城中並不多,但有自己和屬下的家眷,若鄴城被攻破,就更加被動。
因此,袁紹不顧大軍疲憊,即刻撤軍,清河國不要了。
#
比起袁紹,公孫瓚更慘,原本意氣風發,拿下袁紹十拿九穩,但因爲士氣浮躁,戰術失誤,必勝的局被自己玩成敗局。
收攏殘兵,白馬義從被打散了,僅剩八百騎,剩下騎兵加起來差不多一千人,原本一萬人的騎兵優勢蕩然無存,這也就意味着公孫瓚在諸侯中最大的優勢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