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陳長生講完了這個故事。
片刻安靜後,碑廬四周議論聲起,人們望向紀晉的目光變得有些複雜。先前這位前輩厲聲喝問,從古至今,照晴碑無數解法裏,有哪一條離了滄海正道,如今看來,魏國公當年解天書碑的方法和玄門正宗的解法完全無涉,這該如何應?
紀晉此時也想起來了魏國公觀碑的傳說,臉色變得很難看——他沒有辦法否認這個傳說的存在,史書上雖然沒有記載,天書陵裏卻有實錄,他身爲碑侍曾經親眼看過,魏國正是解天書碑爲律,所以其後纔會終其一生守奉周律,苦諫君王,終成一代諍臣!只是他如何願意被一個晚輩說服,沉聲說道:“魏國公當年見碑文線條而明正律,依然是觀其形而取其意,觀其意而動神識!”
衆人聞言微有騷動,幾名站在後方的年輕考生搖了搖頭,心想玄門正宗三種主流解碑法門裏的形意二字,與這句話裏的形意二字並不相同,魏國公終生不曾修行,只有膽識,哪裏有什麼神識,紀晉前輩此言未免太過強詞奪理。
見着人們的反應,紀晉更是惱怒,然而不待他再分說些什麼,苟寒食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我也想起來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記在歸元小述中,不在道藏名錄之內,我還是小時候讀過一次,如果不是陳長生提到魏國公觀碑,我大概很難想起來,那個故事裏說的是首代道門之主,曾經問道於一位樵夫。”
衆人怔住,道門之主居然會問道於樵夫?怎麼己等從來沒有聽說過?
苟寒食繼續說道:“其時天下紛爭不斷,道門尚未誕生,更不是國教,但初代道門之主已是極高境界的大強者,曾經數次入天書陵觀碑,以求得悟天道真義,然而每次觀碑雖有所得,想要登臨陵頂,卻還差着極遠距離。某日,道門之主在撫碑望陵頂感慨修道生涯之有限,此生可能極難再進一步,不料卻見着一位樵夫從陵上揹着柴走了下來。道門之主震撼異常,心想自己無法登臨陵頂,大陸與自己境界相仿的數位最強者亦不能夠,爲何這名樵夫明明不能修行,而且年老體衰,卻能在天書陵裏行走自如?”
碑廬前再次安靜,人們的心神都被這個從未聽過的故事所吸引,心想莫非那樵夫纔是真正的天道強者,甚至進入了傳說中的大自由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