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烏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一個名叫平原高菀的城東漁津邊,相傳在魏末年,一位叫做潘府君,字惠延的大人物,從白馬碼頭乘船出行,結果手裏的算囊不慎落入水中。這囊中可是裝着珍貴的鐘乳石一兩呢。他在郡裏待了三年,某次濟水氾濫,撈上來一條巨魚,足有三丈長,五尺寬。剖開魚腹一看,竟發現了那失落已久的算囊,裏面的金針還在,只是鐘乳石已經消失無蹤。這條魚肚子裏還藏了幾十斛魚鰾,當時的人們都覺得這事真是奇異得很。
轉到譙郡,有個小插曲。在天統年間,濟南來的府君赴任譙郡,當時的功曹清河崔恕是個才二十出頭就享有美名的年輕人。那年春夏乾旱嚴重,前來送別的上千人都渴得不行,在一個名叫“山間”的地方,大家口渴難耐,連水價都飆升至萬錢一杯。來公面露焦渴之色,只有崔恕獨見一隻青鳥在山間飛舞停歇,他感到奇怪便走近查看。青鳥飛走後,露出一塊五六寸見方的石頭。崔恕用鞭子輕輕一撥,一股清泉噴湧而出。他趕緊用銀瓶接水,瓶子一滿,泉水立刻停止流動,只供給來公和崔恕解渴。大家都認爲這是崔恕高尚品德感動天地所致,此事同樣讓人嘖嘖稱奇。
再來說說李彥佐在滄景任職期間的一樁奇事。太和九年冬天十二月,朝廷下令讓浮陽兵渡過黃河。當他們行至濟南郡時,命令士兵破冰引路,誰知冰塊撞翻船隻,連帶着重要詔書也沉入河底。李彥佐聞訊嚇得寢食難安,六天時間,他的鬢髮竟然全白,面容憔悴,連身邊的同事都驚訝於他的變化。他下令津吏:“找不到詔書,就提頭來見。”津吏心驚膽戰,只好請求李彥佐許他一試,他將以生命爲賭注潛入河中尋找。李彥佐於是備好酒爵,親自禱告,並向河神發出質問,大意是:“天子在上,河流山嶽均有神靈守護,我治下的祭祀從未怠慢,你河伯以及水中的生靈們,應當保護天子詔書,爲何反而讓它沉沒?若找不回來,我將稟告上天,天譴必將降臨。”津吏將酒灑向冰面,祈禱完畢,突然傳來一聲巨響,河冰斷裂開來,裂口長達三十丈。津吏明白李彥佐的誠意感動了河神,於是沉鉤下去搜尋,一釣之下,詔書完好如初,只是印章稍微溼潤罷了。李彥佐無論走到哪裏,都嚴格要求下屬,真誠對待事物,此事猶如河水般深入人心。河水雖然渾濁洶湧,能瞬間捲走大木頭和細小草葉衝向千里之外,但怎會在詔書沉沒六日後,一番禱告便能破冰而出,一次垂釣就能找回詔書?這難道不是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的真實寫照嗎?
話說在魏明帝的時代,凌雲臺拔地而起,巍峨聳立數十丈之高,這便是老將韋誕曾駐足之地。傳說有一位奇特的小廝,能在鈴下穿着木屐輕鬆攀爬凌雲臺,如同走在平地上一般自如。魏明帝對此驚奇不已,卻又心中生疑,最終命人殺了他。揭開衣物一看,小廝腋下竟長着一對肉翅,約莫數寸長短,此事神祕莫測,令人咋舌。
在高堂縣南邊,矗立着一座着名的鮮卑城,據說當年鮮卑使者訪問燕國時曾在此停留。城旁赫然屹立着一座巨大的墓冢——盜蹠冢,賊盜們時常暗中向其祈求庇佑。到了齊天保初年,土鼓縣令丁永興面對轄區內頻發的盜賊案件,決定採取行動。他派人祕密監視盜蹠冢,果真發現有賊人在那裏祭拜,便一舉抓獲並在縣衙審訊後處決,自此以後,私下祭拜者明顯減少,看來這座神祕的墓冢確實有着不小的魔力。
據《皇覽》記載,盜蹠的墓葬位於河東地區,不過也有傳言說盜蹠死於東陵。這片區域古代被稱爲東平陵,或許這裏纔是離真相更近的地方。關於盜蹠冢的具體位置,民間議論紛紛,愈發增添了它的神祕色彩。
提及神奇的飛天夜叉術,不得不提到發生在浙西的一樁奇事。那時,瓦官寺舉行了一場熱鬧的無遮齋,人羣中一位少年主動提出要挑戰高空表演。只見他扔掉傘蓋,身輕如燕,腳踩軟鞋,身着輕紗,動作靈活似猿猴,敏捷如飛鳥,甚至在屋脊上懸掛一甕清水,然後單足獨立,身體傾斜,用水流沖洗屋檐,觀衆們無不瞠目結舌,毛骨悚然。
曾任侍中的馬大人珍藏着一隻神奇的玉精碗,夏天連蒼蠅都不敢靠近,盛水一個月也不會變質或減少分毫,更有傳言說眼睛不舒服時含一口水就能立馬痊癒。這隻碗被精心保管在他的臥室中。一天,家中一個小童大約七八歲,偷偷拿出來玩耍,不慎摔碎了。馬大人外出未歸,家僕們得知後個個驚恐萬分。三天後,馬大人回家得知此事,勃然大怒,狠狠鞭打了家僕幾百下,揚言要殺了那個小童。然而找了三天都沒找到小童的蹤影。直到有一天早晨,一名女僕打掃房間時,發現紫衣帶從牀下垂出,掀開一看,竟是那失蹤的小童,他居然奮力頂起沉重的牀鋪躲在裏面,整整三天不喫不喝,力氣卻絲毫未減。馬大人見狀大驚失色,感嘆道:“比起打破我的碗,這小傢伙也算是有超凡之力啊!”儘管如此,他還是下令讓手下狠揍一頓直至打死小童,畢竟,對於他而言,那隻玉精碗的價值無法估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