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烏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朝年間,學界翹楚潘倫恩可不是個悶頭苦讀的書呆子,他那顆充滿好奇的心總是在墨香之外尋找生活的五味雜陳。每當學術研究暫告一段落,他便搖身一變,成了行走江湖的探祕人,踏遍華夏大地的犄角旮旯,樂此不疲地挖掘那些藏匿在鄉野民間的奇聞異事。這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就像散落在歷史塵埃中的珍珠,被他一一拾起,精心打磨,最終鑲嵌進他的文集《道聽途說》中,讓讀者們在字裏行間體驗一把“清代版《X檔案》”。
且說這一回,潘倫恩晃悠到了某戶農家小院,那地方雖簡樸得近乎寒酸,主人翁卻是個實打實的厚道人,臉上的溝壑寫滿歲月,笑起來卻比豐收的稻穀還要燦爛。他見潘倫恩這讀書人上門,二話不說,抄起鐵鍋,撈出一條剛從門前溪流捕獲的大魚,架火烹煮,瞬間,小院裏瀰漫起誘人的魚香,連隔壁的看門狗都饞得忘了吠叫。
潘倫恩端坐桌前,夾起一塊魚肉放入口中,那滋味,彷彿是詩經裏的佳人化身爲美食,在舌尖上輕舞一曲《采薇》。他不禁讚道:“此魚之鮮美,足以媲美皇家御膳!”哪知,這番誇讚卻引來農夫一聲悠長的嘆息,像是從心底吹出的一陣秋風,帶着幾分蕭瑟與神祕。
農夫放下手中糙碗,目光越過嫋嫋升騰的熱氣,遙望遠方,緩緩開口:“先生有所不知,您今日所嘗,不過是溪流之魚的尋常滋味。若論至鮮,當屬烏瀧坑中那羣精靈般的魚兒。只可惜,那烏瀧坑如今已成禁忌之地,再無人敢踏入半步。”
此言一出,猶如平地驚雷,瞬間打破了魚湯的醇厚和諧。潘倫恩手中的筷子懸在半空,心中暗潮湧動:烏瀧坑?禁地?還有比這更鮮美的魚?這背後究竟藏着怎樣一段不爲人知的詭異往事?看來,這次遊歷,怕是要揭開一個深藏鄉間的懸案了。一場關於神祕魚羣與禁忌之地的探索之旅,就此在一碗魚湯的餘香中悄然啓程……
潘倫恩一聽這烏瀧坑的來歷,頓時兩眼放光,好奇心如貓爪撓心,癢得他坐立不安。那農夫見狀,嘿,也樂得給這位城裏來的學士擺擺龍門陣,添點鄉野調料。他拍了拍膝蓋,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述一段連他自己都覺得玄乎其玄的故事。
話說當年,烏瀧坑不過是個扔石頭都砸不到第二個人的小水溝,擱在那兒,比村口那棵老柳樹還低調。可就因爲村裏有個老頑童,非說自己在那兒瞅見了一條四爪漆黑、眼神賊亮的小龍崽子,嘿,這一嗓子吼得,愣是把烏瀧坑捧成了村裏的網紅景點。你說怪不怪,大夥兒誰也沒真見過那小龍,可愣是沒人敢質疑老頑童的話,一個個心存敬畏,彷彿烏瀧坑真成了龍王爺的私家泳池。於是乎,“烏瀧坑”這個名字,就這麼帶着一絲神祕色彩,烙進了村史。
當然嘍,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村裏也有那麼幾個不信邪的小年輕,他們撇嘴一笑,心想:“哼,四爪烏龍?騙鬼呢!”這哥幾個一合計,決定去烏瀧坑裏撈條魚,親自驗證一下這坑到底有沒有那麼神。結果,魚倒是撈上來一條,燉進鍋裏一嘗,乖乖隆地咚,那味道,簡直能把舌頭都鮮掉!這下好了,消息跟長了翅膀似的飛出村子,十里八鄉的喫貨們聞風而動,烏瀧坑成了熱門垂釣勝地。
好景不長,怪事來了。原本普普通通的魚兒們,像是集體中了邪,突然間個個長出了四隻黑爪子,活脫脫一羣水底忍者神龜。村民們看得目瞪口呆,撈魚的熱情瞬間降到了冰點。你說怪也不怪,這烏瀧坑的魚,怎麼就一夜之間變異了呢?是真有龍脈庇佑,還是另有蹊蹺?這事兒啊,至今還是村裏茶餘飯後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