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白水煮雞蛋 (第8/28頁)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次南下指導春耕與上次不同。上次朱襄是推廣手中水稻、小麥良種,這次朱襄反過來,指導農人種傳統的菽和粟。
朱襄推廣的水稻、小麥產量很高,因蒙武和李牧在南秦推廣石磨,現在南秦收稅時也收麥和稻,所以出現南秦農人只種麥稻的情景。
但這樣的種植結構十分不科學,抗自然災害能力極差。
華國古代的農人很少只種一樣作物。哪怕是唐朝後期出現了北麥南稻的格局,南北的農人也會在田地上兼種雜糧。
他們有時輪更,有時選擇不同的田種不同的作物。
這是農人通過祖祖輩輩耕種經驗得來的智慧。除了擔憂土地劣化之外,單獨一種作物如果出現病蟲害,就會全面減產。只有兼種雜糧,就算一種減產,也能喫其他糧撐過去。
朱襄推廣的作物雖然高產,但種子會劣化,病蟲害也難以免除。即便比現在的作物產量高,也可能面臨絕收的危險。爲了糧食安全,在農人已經知道新作物高產的情況下,再引導農人兼種以前的糧食,十分必要。
現代種植結構單一,是因爲現代科技技術大幅度減少了病蟲害的危險,並承擔了優良種子培育的責任。現在只能農人自己承擔這些風險。
朱襄要改變南秦的種植結構本來應該很容易。
《秦律》非常細緻,連農人種什麼田,耕地時挖多深都有規定,只要做不到就要被罰。所以朱襄只要改變當地律令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