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閒談科舉路 (第5/16頁)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東漢末期,你學“五經十四家”註釋的經書,就要接受對方的“註釋權”和“領導權”,比後世學閥更古板。
東漢做官,要麼舉孝廉,要麼入那些大世家爲故吏,而舉孝廉的大部分渠道也把持在“五經十四家”手中。所以袁家權勢遍天下,便是如此了。
有人把持學術和做官上升通道,便有人想要取而代之。
“五經十四家”因是漢朝官方文學,用隸書書寫,稱“今文經”,比如穀梁和公羊的《春秋》,齊、魯、韓的《詩》等。
有一羣讀書人以“考古發現先賢埋在地下和牆中的真正典籍”爲由,依託古人重新註釋經書,推舉《左傳春秋》《毛詩》等與其抗爭,因挖出來的竹簡是用大小篆書書寫,稱“古文經”。
因頂尖官僚階層擠不進去,他們便效仿先賢,在地方上開私學,大收門徒,將“古文經”學問下沉,與只肯傳家導致思想僵硬的“今文經”相抗衡。
劉備的老師盧植,就是“古文經”一派重要人士。
“古文經”和“今文經”鬥爭白熱化的時候,遇到黃巾起義,一波把漢朝統治基礎摧毀。而後便成了軍閥混戰,便沒人再提什麼學術爭鬥。
但因爲“古文經”廣開私學,打破學術壟斷,淡化師生故吏關係,所以在三國並立的時候,官吏人數是佔優勢的。
曹操當時廣開天下求賢令,也有打破兩漢時學閥壟斷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