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花姨嘆了一口氣,“還不是口糧不夠鬧的,我聽李媒婆說,賈家就賈東旭一個城鎮戶口,他母親媳婦和兒子都是農村戶口,沒有供應糧,家裏口糧不夠喫。”
1953年4月重要產糧區小麥遭受霜災,5月長江流域洪災,夏糧減產,加上不法商人囤積居奇,商人王雨農在徐州一次買走25萬公斤黃豆,11月開始,132種農產品國家統一定價,全國城鄉進入統購統銷時代,糧食和食用油率先憑印發票證供應。
居民口糧最低定量供應,城鎮居民月供應標準二十八斤左右,這是供應戶。
農民稱之爲農業戶,另外造冊,由公社大隊決定口糧,每人每年大約三百多斤原糧,秋後分紅時一次性決算。
賈家就賈東旭老哥一個喫供應糧,賈張氏和秦淮茹都是農業戶。
90年代以前孩子戶口隨母親。小孩出生後,憑出生證到派出所辦理戶口,到糧站辦理糧油供應證,於次月正式供應糧油,這項福利棒梗同學享受不到,只有等秦淮茹接替賈東旭上班纔是城鎮居民供應戶。
聽花姨這口氣似乎在同情賈家,常威剛想揭露那對婆媳的齷齪,突然想到,賈東旭還活着,賈張氏除了死攥着錢不鬆口,也沒什麼散德行的行爲,先入爲主給人家定罪名,這不是影視劇導演安排,都是活生生的人,沒有一成不變的人生。
應該是賈張氏寡婦帶大兒子,還給兒子娶了媳婦,花姨物傷其類感同身受,女人的基因裏天生帶着悲憫和同情,作爲兒子只能接受母親的情緒價值,有情有義是世界上最難得的品質。
包括易中海,劉海中,閻埠貴,聾老太太,傻柱,許大茂和其他95號院的人,是不是自己有點過於依賴劇情,總以上帝的視角看待這個時代的人,有些過於想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