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其效率低的最大的原因就恰恰在於俄聯邦過於的輕視由技術所帶來的生產力提升。
實際上,在俄聯邦現行的計劃體制下,科學技術的進步幾乎只會被那些頂尖的軍工廠所部分採用,而那些同樣需要先進生產力加持的消費品工廠卻因爲中央計劃的死規定與嚴格的‘戰時’限價政策而搞得即不能更新生產技術,又沒有了更新生產技術的動力。
反正中央也沒提出要自己更新技術設備,沒人會給這部分更新技術的成本買單,自己工廠多生產也不會有任何的額外收益,那麼爲什麼還要更新生產技術,誰又會去主動地去推進生產技術的革新呢?
所以每每在出現消費品供應不足時,俄聯邦中央也只會過於死板的增設工廠、開闢新農田,通過增大投產以增加產量,從不會想着優先進行生產技術的更新來提高產量。進一步導致了原本能夠因爲生產效率提升而解放出來的大量勞動力依舊被束縛在了極其低效的勞動崗位之上,讓此刻身爲2095年國際第一強國的俄聯邦的平均工人勞動產值(勞動價值計價),還不足東亞大國人均的一半高。
相當於俄聯邦的工人每生產出來一塊鋼板所耗費的人工,給東亞大國可以生產兩塊鋼板。若是俄聯邦真的在意生產力的提高,又怎麼會導致如此嚴重的結果呢?
而這些所有對於生產力不夠重視的因,最終也就化爲了所有俄聯邦所喫下的果。今日我們從新聞之上能夠看見的俄聯邦大量民用消費品在本國內無法生產只能依賴進口和走私。本國商品的競爭力低下,成本高昂而品質參差,也只有軍工產品以及能源、基本原材料能夠得以出口換取外匯等等情況皆是由此而產生。
可俄聯邦既不打算對自己國內頭重腳輕的工業結構做出任何調整,又仍然貪戀着軍工品出口所帶來的鉅額利潤,使得俄聯邦反而在本應該太平無事的年代中成爲了最大的恐怖主義輸出國,最大的地緣緊張挑起國。
像這樣好戰且短視,爛到了骨頭根子裏頭的國家聯盟,卻被‘青年隊’的諸位拿出來當成了什麼‘平等’理念的正面典範?這不反而是證明了‘平等’理念的失敗嘛?對面的各位同學是否應當再仔細地斟酌一下範例的選用是否恰當了?”
聽完了菲洛最後的對於“俄聯邦的強大即是‘平等’比之‘自由’更爲優秀的例證。”這一論點的駁斥之後,即便是對面諸多原先還顯得怒氣上湧,面露血紅了的學生們也盡皆偃旗息鼓,再沒了什麼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