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以身許國(23) (第2/21頁)
鶴雲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們每一個都是好苗子,國家正是需要你們的時候。“朱培青這節課並不講專業知識,也不講學科背景,他是來講故事的。
他祖籍福建,1923年生人,青年時代正是戰火連天的時候。
“那時候都號召捐資捐物支援抗戰,我年紀尚小,整日裏幻想——既然已有了大炮彈*,可將那些侵略者的飛機打下來,那爲什麼不能有飛得更遠、個頭更大的炮彈,一直飛到侵略者的老家去,教他們聞之色變膽寒,不敢來犯呢?”
朱培青笑道:“當時已有這種大傢伙,但我們的國家卻沒有。”
“你說,這怎麼行?”
祖國羸弱,他年幼時便立下志向,要學有所成,造這麼個“大傢伙“出來。
26歲留洋歸來,新中國像母親般張開懷抱迎接了朱培青。
他也將自己所有的光陰、才華、心血,奉獻給了建造“大傢伙“的事業。
國之利刃有一羣鑄劍人,而他只是其中的一個。
50年代末,我國開始研製導彈。經過很多年的努力,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1962年3月初,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枚導彈運往酒泉發射場。3月21日,導彈發射失敗,後經認真總結,找到了問題癥結。1964年6月29日,修改設計後的導彈試驗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