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文宜館雖封了許久,但平宗朝後期又重新啓用了,平宗和今上都是修道之人,這存放道經的幾排書架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經了文宜館失竊一事後,館中對藏書重新清點了一遍,不該出現這種沒有掛牌的書籍纔是。
蕭沁瓷一時起了好奇心,猶豫片刻,還是上前慢慢將那捲書抽了出來。
初看平平無奇,同一般的道經沒有兩樣,翻開卻知裏面內有玄機。
治國十二疏。
大周是許女子議政的,文皇后就曾和高祖皇帝一同臨朝,宮中女官也有品級在身,可以議政。但治國的奏疏該被放在崇文館,而不是在此處。
蕭沁瓷對這道奏疏並不陌生,她慢慢翻看,心裏五味雜陳。
平宗的皇位來得不正,但當年他初登基時還沒有後來的荒唐殘暴,也曾有過勵精圖治的宏圖大業,那時的英國公年歲與他相近,兩人還有伴讀之誼,他們也曾有過君臣相合的好時光。
英國公蕭治連上了十二道奏疏,從安民、農事到治軍涉及方方面面,這些奏疏在實用性上或許有所欠缺,但確實是當年君臣相佐的一段佳話了。可這段佳話傳唱的時間還不足兩年,這對君臣的關係便陡然冷淡下來,此後愈發惡劣,再也回不到當初。
這治國十二疏也就再無人敢提,朝野內外都尋不到隻言片語,不料這裏竟還藏着不見天日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