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大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去三灘鎮!”韓書記想了想補充道,“不要通知,直接過去看看他們在幹什麼!”
已被打過一次臉,這回陳復達壓根不敢打電話:“是,是。”
車上領導們都有種預感,今天韓書記要大開殺戒,斬落幾名官員立威,剛纔張局長算一個,接下來不知是哪個倒黴鬼。
三灘鎮,縣領導暗地裏都叫它三嘆鎮:鎮領導們接待縣領導時嘆口氣;回報工作時嘆口氣;送別時嘆口氣。究其原因是三灘鎮的經濟太差了,如果按沿海發達地區鄉鎮建制標準,它早應該撤鎮合併給興竈鎮。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三灘鎮可謂紅得發紫,當時近海淺水區每年春季繁殖着大量鰻魚苗。因爲鰻魚苗無法人工培育,日本人又特別喜歡喫,國際市場需求量非常大,最高峰時每尾價格50元以上,被稱爲“軟黃金”。三灘鎮原來就是從海邊小漁村發展起來的,家家戶戶都有船,長年在海上討生活。市場上興起鰻魚苗熱後,絕大多數漁民都花大價錢換噸位更大的船,添加人手,以捕撈更多的鰻魚苗。那幾年漁民們確實富得冒油,小洋樓、鄉間別墅爭先恐後建成,酒樓、舞廳、浴城比比皆是,最流行的說法是三灘鎮人打麻將,在一百面額沒問世前,輸贏不是一張張數,而是拿尺量;現金不是塞在口袋裏,而是扛着大袋子進麻將館。三灘鎮的富裕可見一斑。
俗話說盛極必衰,一方面過度捕撈使得鰻魚苗資源日漸枯竭,三灘鎮漁民不得不到更遠的海域,從而增加了捕撈成本;另一方面杭州灣那一帶由於海水溫度度,刺激鰻魚苗繁殖,連續幾年取得大豐收。導致鰻魚苗價格大跌,最低谷時只有4、5元錢一條,抵銷出海的人工費用都不夠。三灘鎮漁民們遭到毀滅性打擊,很多人因爲高投資而債臺高築,至少一半漁民用不起大噸位船索性拖上岸閒置在自家屋後面,形成三灘鎮獨特的“家家有院,院裏有船”的奇觀。
捕撈是三灘鎮的支柱產業,鰻魚苗價格崩盤後全鎮經濟一敗塗地,加之這裏離縣城七十多公里,交通不便,外來資本不敢隨意過來投資,結果造成僅有幾家鎮辦企業奄奄一息,全靠政策扶持硬撐着。
鎮領導們多次到縣裏要資金、要政策,可相關部門也不是呆子,同樣一筆錢投給投資環境好、產業鏈完備的鎮,與投給三灘鎮相比,哪個更能出成果?幾十萬、上百萬扔到水裏還能濺點水花呢,放到三灘鎮等於扔進無底洞。
所以三灘鎮領導們歷來採取的態度就是得過且過,熬到一定資歷設法調離。
公務車一直開到三灘鎮黨政辦公室門前,朱正陽剛好捧着一疊文件信件準備分發給各個領導,見這麼大架勢兩腿都有點軟,第一反應是立即打電話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