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紙老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們只能每歲時祀父祖,衣中國之服,號慟而藏之,也就是逢年過節纔敢悄悄的把珍藏的漢家服飾拿出來穿上,痛哭祭祀後,而又不得不將衣服藏起來,因爲被吐蕃人知道的話,就會有性命之憂。
大量的河西漢人,就是靠着這麼一點點的時間,艱難維持住了自己身爲漢人的心理歸宿。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唐使劉元鼎赴拉薩參與長慶會盟。在途經龍支城(青海民和縣北古城)時,數千老人望唐旗而哭拜。泣問天子安否。
“頃從軍沒於此,今子孫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兵何日來?”
此時距離河西走廊淪陷,已經過去了五十七年整,當年那些生於大唐長於大唐的人幾乎都快去世了。
但河西之地的人民,還認識大唐的旗幟,還記得他們的故國,還奢望着長安的天子什麼時候收復河西,拯救他們於水火。
然而,他們沒等到朝廷的兵,反倒是在二十七年後,出身沙洲名門的張義潮,在四十九歲的‘高齡’率衆人起義,光復了瓜沙甘肅涼等州在內的河西走廊。
可惜好景不長,時過境遷,河西的漢兒又到了最後的關頭,如今的他們僅有瓜沙之地,別說再次恢復河西,就連自保都不足了。
所以他們哭的,不僅僅是張義潮的去世,懷念的,也不僅僅是大唐,而是他們心中那顆,不肯淪於胡虜,不忘祖先,熾熱的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