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紙老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夜深了,張昭還未睡下,渾身疼的跟要散架了一樣,這教人彈棉花,簡直比他上陣砍人還累。
而且經過今天一天的勞動,張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他栽種的這些棉花,好像跟他穿越前印象中的不一樣。
現在他栽種的這些棉花,花朵瘦小,看着一點也不飽滿,而且纖維粗短,棉籽去除遠比他印象中困難。
難道後世的棉種是經過一代代的培育挑選的?張昭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這還是張昭對棉花了解的太少,雖然確實有選種培育的因素,但更大的原因是,現在普遍栽種於安西和河中的棉花,實際上是被稱爲粗絨棉的印度草棉。
而更適合紡織的長絨棉原產南美洲,細絨棉則產自中美洲,估計張昭這一輩子都見不到這兩的蹤影了。
而他能找到的,被稱爲粗絨棉的印度草棉或者叫亞洲棉,這種棉花的特點就是產量低,纖維粗短,去籽困難。
這也是棉花早在南北朝,甚至東漢都已經傳入西域,但卻一直沒有流行的重大原因。
首先,這種印度草棉產量低,就導致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它要和糧食爭地。
因爲要是產量高,農戶就可以只抽出一點空地種一些,就能滿足家庭穿衣保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