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彈怕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剛纔說地方官員缺員。”趙玖一聲嘆氣。“而行政上的庶務卻多是吏員操辦,當此非常之時,那能不能從政略上給他們一些好處?”
“官家是何意?”
“朕以爲,國難之時,能不能借此土斷的機會,破格許一些功勞顯著的吏員通達到知縣、通判呢?”趙玖試探性的詢問道。
殿中一時安靜的有些可怕,而這種安靜跟之前的安靜不是一回事……實際上,趙官家一出口,便察覺自己有些心急,然後微微後悔了。
還是那句話,大宋一朝的官僚,普遍性具有保守特質,這跟新黨舊黨主戰主和沒關係,而是士風、國策、儒學風潮,外加趙宋歷代官家與士大夫羣體形成的政治傳統,所有一切共建的政治生態所致。
雖然屢屢有新黨得志,有官家打着新黨的旗號做事,但很多事情,大家從骨子裏就覺得是不對的,何況是這種尤其過分的舉止呢?
這是公然用吏員侵佔士大夫的命根子!
這種事情,即便是恩蔭出身的呂好問都不敢吭聲……其實,這種官不是沒有,所謂‘選人’還是有的,換言之,趙官家的方略也不是沒有成例。但是,那些普遍性存在於南方和關西偏遠軍州,也基本上不可能通過科舉之外成功轉爲正經京官。而需要進行土斷的軍州,不是沿淮京西大州,便是身後的富庶軍州,這些位置本就是京官專屬,哪裏是一回事呢?
在這邊,拋開理論,須只有‘一日爲吏,終身爲吏’的現實而已。
說到底,大宋正經文官,也就是所謂京官羣體,還是以科舉出身與恩蔭出身爲主,夾雜着少部分諸如太學生之類的說法。而其中恩蔭官的比例極高,也能做到頂尖位置,但值得一提的是,讀書人是讀書人,士大夫是士大夫,恩蔭出身也可以是讀書人,太學生更不必多提,所以羣體界限是極爲明顯的,便是恩蔭出身,也必須要有足夠的學問才能被士大夫事實上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