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彈怕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到此時,就已經足足十五人了,怪不得連万俟卨都不敢求這麼一個位置。
不過,也就是最後三人,爭議不免大了一些。
有人提議王庶,理由是王庶不僅抗金立場堅定,而且是朝廷控制關中之前的關中軍政領袖……更有人直接指出了曲端威逼王庶,王庶堅持立場的事蹟。
所幸曲端留在了燕雲,否則又是一場尷尬。
也有人提議胡閎休,認爲胡閎休西夏立有奇功。
還有人提議李光、馬伸,也有人提議正在北疆做安撫大使的劉洪道,甚至有人提出了八公山後便死在淮南的張愨。
到最後,同路而來的張俊都忍不住插了句嘴,不合時宜的提了下万俟卨。
不過,對於這些建議,趙官家只是自斟自飲,任由爭論,等到最後方纔直接揮手下了定論:“你們說的都不錯……但若都放上,不免太濫……朕的意思是,王庶可以上,否則曲端封王他落選,豈不是難服人心?”
衆人多有頷首,這的確是個問題……不光是文官內部功勞、資歷,還要考慮武將那邊的因素,除了王庶外,另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在於林景默與胡寅分別是張榮與岳飛的‘保人’。
當然,王庶本身就是資歷、位置、功勳僅次於宰執這一檔,也是爭議較少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