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提玉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道菜原本東吳不應該有的,孫討逆說第一次喫以前,他怎麼都不敢相信這個地府怎麼會有人喫這種東西。後來嘛,他親自動手做了這道菜的故吳討逆將軍孫兩千年紀念版,喫過一趟就愛上了這個味道,再也無法釋然了。
首先,他的原材料就很是講究。一定要酆都牢城東十萬八千里的紅辣椒,陳年的吳大帝,金陵的石頭上打的肉餛飩餡兒,吳縣的井水和麪,下在西湖裏,坐在白堤上喫。那叫一個人間極品,簡直是美食界的西施。
除此之外,它背後的文化和歷史也是很值得說道的。衆所周知,江南有的是皮革廠和紡織廠。孫討逆說,他住的地方是一個紡織廠的操場地下一層。每天清晨,他都會到操場上去散散步,然後去吳大帝家裏叫他出來喫竹筍拷肉。
那一天,有一個眉山來的大蘇來這裏做事,他看到了這道竹筍和肉做的江南小菜,食指大動。喫完以後,他建議加點辣,比如紅油筍尖之類的。孫討逆喫了一口大蘇改良的版本覺得很贊,就是那時候,孫討逆愛上了辣味。
再後來,大蘇任滿要回去了,臨別的時候孫討逆送了他一盒周郎包的薺菜餛飩,叫他路上喫。大蘇喫着餛飩就想起了孫討逆,孫討逆一直請他喫肉的,那時候周旋郊遊是多麼的開心。這時候一個人風餐露宿的,在旅途中喫個素餛飩,也只能自己唸叨幾句,正是“微吟罷,憑徵鞍無語,往事千端。”
在某一次路過黃州的時候,大蘇聽說他到了周郎赤壁,又想起了孫討逆的肉餛飩,這一想啊,就想到了魂歸故里的時候。大蘇試着自己做餛飩,總覺得哪裏不夠味兒,加點辣油,這就對了。這原創嘛算孫討逆的,可是辣油只有自己這麼喫呀。餛飩是不能餛飩了,那麼就叫他“抄手”吧。
大蘇帶着這道“抄手”順江而下,來找孫討逆。孫討逆那時候正坐在虎跑山上和白娘娘討論蛇羹能不能用佛跳牆做的問題。大蘇請他們喫了“抄手”,孫討逆依然給他瘋狂點贊。白娘娘說這就是辣餛飩,喫是好喫的,不過嘛,名字不好聽。如果還叫他餛飩吧,畢竟和孫討逆的不太一樣。要是叫抄手,白娘娘說記不住。孫討逆看着餛飩湯上飄着一片紅油,煞是好看。於是,大家就叫他“紅油抄手”。這樣只要一提紅油,大家就明白了。
吳大帝試圖明令禁止這道菜,然後就被孫討逆塞到冰井速凍格的最底下,變成了壓箱底的私房菜。